
一場遠在宇宙深處、規模驚人的天體碰撞事件,正挑戰著我們對黑洞形成與宇宙演化的理解。美國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透過 LIGO 重力波天文台,偵測到有紀錄以來質量最大、旋轉速度最快的一次黑洞合併事件,被命名為「GW231123」。
由美國、歐洲與日本合作組成的 LVK 聯盟(LIGO–Virgo–KAGRA)近日宣布,他們透過重力波成功探測到有史以來質量最大、旋轉速度最快的黑洞合併事件,生成了一顆質量高達 225 個太陽的超巨型黑洞,不僅遠超以往紀錄,更可能違背目前的恆星演化理論,對現行天體物理模型構成挑戰。
GW231123:比以往更大、更快的黑洞誕生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的 LIGO 激光干涉重力波天文台,這次命名為 GW231123 的事件發生於 2023 年 11 月 23 日,當時 LVK 聯盟正在進行第四輪重力波觀測運作。此次探測結果顯示,有兩顆質量分別約為 100 與 140 個太陽的黑洞發生合併,最終生成質量高達 225 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創下觀測史上新高。
不僅如此,這顆黑洞還以極高速自轉,接近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允許的理論極限,讓本次信號成為目前最難以建模與分析的案例之一。
這讓研究團隊推測,這兩個黑洞可能不是由單一恆星坍縮而來,而是來自數個較小黑洞逐步合併的「黑洞世家」,形成類似「連鎖反應」的成長模式。這個假設也由斯坦福大學卡夫利研究所的天文物理學者威爾金斯(Dan Wilkins)所認同,他指出:「重力波就像是開啟了一扇窗,讓我們能觀測那些不發光、卻不斷壯大的黑洞。」
天文學界震撼:違背恆星演化模型,或來自「黑洞的黑洞」
LVK 聯盟成員、卡迪夫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馬克・漢納姆(Mark Hannam)表示:「這是我們至今透過重力波觀測到的質量最大雙黑洞,已經明顯超出了傳統恆星演化模型所能解釋的範圍。」
他進一步指出,現有理論認為恆星即使在死亡後形成黑洞,其質量也難以超過 150 個太陽,除非這些黑洞本身就是由先前的黑洞合併而來,這類「二代黑洞」理論,可能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據 LVK 成員、朴茨茅斯大學的查理・霍伊(Charlie Hoy)說明,這次的黑洞旋轉速度過快,導致傳回的重力波信號極其複雜,需要更進階的理論工具才能解析。他表示:「這正是一個讓我們進一步改進理論模型與資料分析技術的關鍵案例。」
目前研究團隊仍持續對 GW231123 進行數據解析,進一步研究黑洞旋轉對重力波產生的影響。同時,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也可透過「重力波開放科學中心」(GWOSC)取得這筆資料,加入分析行列。
LIGO–Virgo–KAGRA 聯盟:300 次合併紀錄 科學還在起步
此次觀測到的重力波訊號極為微弱,但其強度足以被 LIGO 在美國路易斯安那與華盛頓兩地的設施偵測到。這也是 LIGO-Virgo-KAGRA 聯合觀測網自 2015 年以來捕捉到約 300 次黑洞合併事件中的最大一次。
過去最大的一次紀錄為 2021 年的 GW190521,當時所產生的黑洞質量為 140 倍太陽質量,與此次相比仍小了一個等級。隨著本次超大型事件的出現,天文學界預期將對宇宙黑洞的形成與演化理論進行全面重審。
相關資料來源:LIGO官網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