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GPU 顯卡記憶體不夠,為什麼不能擴充升級?這問題其實 25 年前就解決過了

GPU 顯卡記憶體不夠,為什麼不能擴充升級?這問題其實 25 年前就解決過了

顯示卡記憶體不足的問題,早就不是新話題。近年來,不論是 NVIDIA 還是 AMD,越來越多 8GB VRAM 的顯示卡被批評「容量不夠用」,尤其當面對最新 3A 大作或高解析貼圖需求時,這樣的規格很快就吃緊。許多玩家不禁好奇——如果 GPU 記憶體能像 RAM 一樣擴充,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別懷疑,這其實在 90 年代曾經真實存在。

當年真的可以「擴充記憶體」:ATI 3D Rage Pro 的實驗

回到 1998 年,那時 ATI(也就是後來被 AMD 併購的顯卡品牌)曾推出一款具備「可升級記憶體」的 GPU:3D Rage Pro。這款卡預設焊接了 4MB SGRAM 記憶體在電路板上,但同時還保留了一個專用的記憶體插槽,讓使用者可以自己再加裝一條 4MB 模組,顯存總量升級至 8MB!

對於當時的使用者來說,這就像玩《瑪利歐賽車 64》時想要更高畫質或更多貼圖,只要動手插個模組就能搞定,完全不需要更換整張顯示卡。

那麼為什麼現代 GPU 做不到?

進入現代,高速顯卡記憶體像是 GDDR6、GDDR7,所需的頻寬與訊號穩定性已經遠遠超過 90 年代的設計。可插拔模組意味著需要更長的訊號路徑、額外的接點與封裝,這會導致延遲增加、訊號干擾,甚至限制傳輸速度。

簡單來說,在現代顯示卡的超高頻環境下,插槽式 VRAM 不僅會降低效能,甚至可能無法穩定運作。加上製造成本、空間配置與供電需求等限制,使得顯卡記憶體模組化的技術至今未能回歸。

玩家選擇被綁架,升級成本不斷墊高

雖然 GPU 效能年年提升,但對消費者來說,入手門檻也越來越高。像是 NVIDIA 最新的 RTX Blackwell 系列,即使效能亮眼,部分型號幾乎都以超過建議售價的價格販售,讓一般玩家「買不到」、「買不起」成為常態。

如果顯示卡還能自行升級顯存,或許不少中階卡就能撐過更多遊戲世代,也不至於讓消費者為了 VRAM 不足而被迫跳級購買高價位型號。

我們都希望電腦可以像樂高一樣自由拼裝、升級。但在硬體極限與市場商業考量的夾擊下,「可擴充記憶體」這個夢想,可能將永遠停留在 90 年代那段熱血又瘋狂的 DIY 黃金時代。

 

 

 

cnBeta
作者

cnBeta.COM(被網友簡稱為CB、cβ),官方自我定位「中文業界資訊站」,是一個提供IT相關新聞資訊、技術文章和評論的中文網站。其主要特色為遊客的匿名評論及線上互動,形成獨特的社群文化。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