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英國自由民主黨黨魁、前 Meta 政策總裁 Nick Clegg 最近接受《衛報》專訪時,難得罕見地對矽谷文化提出尖銳批評。他直言,矽谷在外界眼中可能是創新的代名詞,但實際上卻陷入一種「乏味的墨守成規」,整個產業從生活方式到思維方式,早已變得千篇一律。他甚至用「特權受害者心態」來形容許多矽谷精英,指出他們雖然握有龐大資源,卻常把自己當成被壓迫的一方。
明明是有錢人,卻認為自己是受害者
Clegg 在訪談中形容自己觀察到的矽谷日常,其實非常單調:大家開著相同品牌的車,穿著差不多的衣服,聽著同樣的 Podcast,追隨同樣的流行,完全失去了多元與差異。他認為,矽谷原本應該是創意與自由精神的象徵,如今卻因為這種「群體心態」被同質化所取代,反而壓縮了真正的創新空間。這樣的趨勢,讓他覺得矽谷文化正走向一種自我複製的困境。
更嚴厲的批評是,他指出矽谷不少創業家與科技巨頭,其實正沉浸在一種奇怪的心理狀態中。他們明明已是全球最富有、最有影響力的一群人,卻總是習慣將自己視為受害者。Clegg 認為這是一種「大男人主義和自憐的混合」,甚至引用了一句話來總結:「當你習慣了特權,平等就會讓你覺得像是被壓迫。」
在他看來,這種矛盾的心理折射出矽谷文化的荒謬,也說明了科技產業菁英與一般社會感受的巨大落差。
認為祖克柏被妖魔化
不過,Clegg 並沒有全面切割自己與前東家的關係。他仍強調,外界對 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或 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妖魔化並不完全正確。他甚至直言,如果他真的相信這些傳聞完全屬實,他當初根本不會加入 Meta。這段話顯示,他希望在批評大環境的同時,依舊維持對個別人物的尊重與平衡,避免外界將他解讀為「全面倒戈」。
除了接受訪談,Clegg 近期也準備透過新書《How to Save the Internet》更系統化地表達他的觀點。該書預計在 9 月出版,內容聚焦於人工智慧與政治如何威脅資訊自由。他結合了自己在歐盟、英國政壇與矽谷的經驗,提出對數位自由可能面臨的風險警告,並嘗試描繪出一條讓網際網路回到「為公共利益服務」的改革路徑。從題材來看,他的批判並不只是針對矽谷文化的表層現象,而是觸及更廣泛的數位治理議題。
同一時間,Meta 內部的人事變動也讓外界更加關注。Clegg 在今年初卸下政策總裁一職,位置由共和黨背景濃厚的 Joel Kaplan 接任。這項交棒被解讀為 Meta 政策方向的重大轉向,意味著公司未來可能會在政治上更傾向保守派,也反映出川普勢力再度崛起後,矽谷企業不得不重新調整立場。Clegg 的離開與他的批判,或許也與這一波策略調整存在某種連動。
- 延伸閱讀:矽谷流行的暗黑絕招「反向收購人才」是什麼?為什麼這會讓矽谷沒有未來?
- 延伸閱讀:矽谷 AI 新創狗血劇續集:那些被買下來的 Windsurf 員工,正面臨「拿錢走人」或「爆肝工時」的天人交戰
- 延伸閱讀:矽谷 AI 新創真好騙!印度工程師靠一份假履歷,同時遠端幫五間矽谷公司工作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