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通訊大賽延續2024年推出的 Mobileheroes Global 國際賽,讓參賽隊伍放眼國際,以更大的市場為目標,展現最新、最符合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今年主辦單位同樣舉行了「輔導培訓活動 Mentor Hours」,從市場策略、商業模式、技術壁壘到募資規劃,對團隊進行了全方位的壓力測試與建議。
這次的輔導活動同樣分為2個場次,所有入圍決賽的團隊皆熱情參與,他們帶來的解決方案主題多元,涵蓋AI應用、ESG永續、5G專網、IoT物聯網、數位醫療與數據主權等前瞻領域。每個團隊有3分鐘的簡報時間,以及12分鐘與業師的深度問答。
業師來自臺灣的工研院、服務範圍遍及多國的 Mosaic Venture Lab、立陶宛的 Baltic Sandbox Accelerator、南非的 Zen Consortium、英國的 iScale Hub、克羅埃西亞的 Technology Park Split。他們的提問犀利而精準,直搗團隊未來發展的核心挑戰。
本文目錄:


在這場緊湊的交流中,業師們針對團隊的市場進入策略、商業模式可行性、募資規劃與國際擴張等面向,提供了直接且寶貴的建議,協助團隊為下一步的全球佈局做好準備。以下是各團隊的簡報重點與業師的提問精華。
9/2輔導培訓活動第一場:商業模式與在地化策略成焦點
第一場輔導培訓活動充滿了國際化的策略碰撞。來自以色列、土耳其、阿根廷與臺灣的國際團隊,帶來了橫跨 ESG、工業 IoT、智慧交通與社會創新等領域的解決方案。面對這些準備進軍亞洲市場的團隊,導師們的提問犀利且實際,直指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在地化策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市場信任感等核心挑戰,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商業實戰問答。

團隊:LCAi
LCAi 團隊展示其利用 AI 自動化產品生命週期評估(LCA)的平台,旨在解決當前 LCA 流程耗時、昂貴且依賴人工顧問的痛點。其獨特的 AI 代理人架構能將數月的評估時間縮短至數天,協助企業更高效、經濟地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團隊目前已有付費客戶,並看好臺灣因應氣候法規所帶來的龐大市場需求。

導師疑問與建議:
- 導師們普遍關注團隊的市場進入策略,指出在亞洲銷售顧問服務並不容易,建議團隊應與臺灣在地的顧問或合作夥伴聯手,並準備好具體的成功案例以建立客戶信任。
- 團隊的目標客戶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導師建議應有更清晰的客群劃分與定價策略,並詢問此解決方案是否能應用於碳權計算。
- 導師也對其競爭局面提出疑問,希望了解團隊在歐美市場的主要競爭者是誰?其技術的獨特性與護城河(如專利或商業秘密)為何?
團隊回應:
- 團隊表示,對於進入臺灣市場,他們對與在地顧問合作持開放態度,以創造雙贏。
- 在客戶方面,他們能為中小企業提供 LCA 即服務,也能為像台積電這樣的大型企業提供整合其內部系統的客製化方案。技術上,他們強調其「AI-first」的平台架構是主要差異化優勢,能適用於任何產業,並正在評估為此申請 IP 保護的可行性。
團隊:Sensemore
團隊展示其專為工業領域設計的端對端機器健康監測方案,整合了硬體、軟體與 AI 技術。他們的系統能分析並預測機器的潛在故障、剩餘壽命與修復建議,適用於馬達、壓縮機到 CNC、VMC 等各式複雜機械。目前,Sensemore 的客戶遍及汽車、食品、機場等多個行業,且其產品有 70% 的元件來自臺灣。

導師疑問與建議:
- 導師要求團隊提供具體的客戶案例,例如與聯合利華 (Unilever) 的合作,以說明解決方案的實際效益與投資回報 (ROI)。
- 在技術部署上,導師建議團隊應考慮邊緣運算 (Edge) 的可能性,而不僅僅是雲端方案。同時,也關心其產品組合如何擴展以支援更多種類的感測器。
- 導師建議,團隊在市場初期應聚焦於有限的幾個行業,避免過於分散。此外,也詢問團隊在臺灣除了經銷商外,是否有系統整合商 (SI) 夥伴能協助開拓市場。
- 系統的準確率與誤報率也是導師關注的焦點。
團隊回應:
- 團隊以聯合利華為例,說明他們在其工廠的風扇、輸送帶等設備上安裝感測器,成功協助客戶實現預防性維護,近一年來沒有發生過重大故障。團隊表示,其方案最高可在一年內達到 100 倍的投資回報。
- 技術上,團隊解釋目前採用雲端是為了替每台機器訓練專屬模型,但在訓練一年後,便可將模型部署至邊緣端。其 DAC 設備也能整合各種第三方感測器,具備高度擴展性。
- 團隊說明其系統準確率根據機器複雜度,可在 3 個月內從 80% - 90% 提升至 90% - 99%。
- 團隊坦承,雖在臺灣已有合作夥伴,但也想親身了解臺灣市場,這正是他們參加此活動的主要原因。
團隊:Angel Eye
團隊鎖定臺灣嚴峻的道路安全問題,特別是路口的高事故率,提出了一套 B5G (Beyond 5G) 智慧安全系統。該方案結合 B5G 通訊、邊緣運算與 AI 預測,旨在為行人提供即時預警,尤其適用於無號誌或視線死角的危險路口。其技術核心是將通訊與雷達感知整合至單一 RF 模組,並實現公分級的精準定位,克服了傳統 GPS 與攝影機的限制。
導師疑問與建議:
- 導師們關心此方案的商業化可行性,詢問在每個路口部署的總體擁有成本 (TCO),包含資本支出 (CapEx) 與營運支出 (OpEx)。同時,也質疑在政府標案中,將如何與既有的跨國大廠競爭?
- 團隊的競爭優勢為何?導師犀利提問:「你們如何確保自己不是在重複造輪子?」並希望團隊能說明,除了是大學的研發專案外,其實質的技術差異化在哪裡。
- 關於技術部署,導師詢問未來的產品規劃是走向系統級設計還是產品導向?系統是安裝在路側、車輛上,還是兩者都需要?能否與現有的攝影機基礎設施整合?

團隊回應:
- 團隊坦言,作為一個大學實驗室專案,目前尚未精算出 TCO,現階段更專注於技術的開發與驗證。
- 團隊強調,其競爭優勢在於整合了先進的 AI 感知技術,即使在 GPS 失效的環境下也能運作,使其不僅是硬體方案,更是基於 IP 的解決方案。相較於攝影機,他們的技術能更好地處理車輛 A 柱等造成的視線死角,且 B5G 的低延遲特性也優於攝影機 AI 推論後再發出通知的延遲時間。
- 團隊說明,目前的測試方案包含了 3 個路側基地台,未來部署時,路側單元是必要的,車內單元則可能是選配。
團隊:Asteroid Technologies
來自阿根廷的 Asteroid Technologies 團隊,旨在解決全球超過 5 億溝通障礙者的困境。他們開發了一款名為「Háblalo」的免費 App,已在 75 個國家幫助超過 50 萬名使用者。其創新的商業模式「Hablalo for Business」,則透過在實體場域(如銀行、商店)貼上 QR Code,讓企業能快速、無痛地為溝通障礙者提供無障礙服務,如同打造一座「溝通的數位斜坡」。團隊已與漢堡王 (Burger King)、三星 (Samsung)、萬豪酒店 (Marriott) 等國際品牌合作。

導師疑問與建議:
- 導師們對團隊如何從阿根廷成功擴展業務至全球,並與眾多知名跨國品牌合作感到印象深刻,並詢問其全球擴張的策略,以及在亞洲市場的布局。
- 團隊的商業模式是 B2C 免費、B2B 收費,導師好奇其目標客戶是否僅限於有實體店面的服務業,或是有與製造商 (如手機品牌) 合作的經驗。
- 導師也關注團隊的財務狀況,包括募資歷程與未來計畫、年營收 (ARR)、利潤率以及針對大型客戶的平均收費標準。
- 來自南非的導師建議,非洲市場在社會挑戰與教育識字率方面與南美洲有相似之處,或許是團隊下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
團隊回應:
- 團隊表示,成功的關鍵在於提供一個「無摩擦」且易於部署的解決方案,並且直接與企業的商業部門對話,向他們證明「不提供無障礙服務」所帶來的經濟損失與商機流失,成功展示了 ROI。團隊目前在亞洲尚無商業合作,但正透過與三星的合作,尋求進入韓國市場的機會。
- 團隊坦承目前專注於有實體據點的客戶,尚無與製造商的合作經驗,但對此抱持開放態度。
- 財務方面,團隊在創業 7 年後於 2022 年實現盈利,並在去年獲得了 50 萬美元的融資。
- 團隊感謝導師對非洲市場的建議,並表示過去受限於資源,但現在商業模式已驗證且易於規模化,他們已準備好向其他洲擴展。
9/16輔導培訓活動第二場:跨域技術方案百花齊放
第二場輔導活動的團隊陣容同樣堅強,解決方案百花齊放,涵蓋了從 ESG 永續、5G 專網、IoT 監測到雲端服務與 AI 數位醫療等多元領域。導師們的提問與建議不僅深入商業模式與市場策略,更擴及簡報溝通技巧、競爭格局分析,甚至是國際醫療法規等實戰層面,為團隊的商業化藍圖提供了更完整、更細緻的檢視。

團隊:CoCoTree Technology
鎖定 ESG 與碳中和成為全球商業趨勢下的市場痛點,即自然資源的評估成本過於高昂。團隊利用衛星、UAV 無人機影像結合 AI 技術,將森林、土地等自然資產轉化為數位數據,提供客戶用於決策管理。其核心產品包含土地估價、永續發展平台以及可達到樹木級別精準度的數位碳盤查 (DMRV) 平台。團隊目前已累積超過 5,500 公頃的管理經驗,並與泰國、新加坡、印度等國簽署 MOU,積極拓展亞太市場。

導師疑問與建議:
- 導師首先關注其數據來源,詢問用於分析的影像是如何取得的。同時,也想了解其直接的市場競爭者是誰。
- 針對企業客戶,導師好奇其市場開發與銷售策略,是採取直接銷售,還是與顧問公司等第三方夥伴合作?
- 導師也直接探詢團隊的需求,詢問他們希望從這次的輔導活動中獲得什麼樣的幫助,特別是在拓展國際市場方面。
團隊回應:
- 團隊解釋,其數據來自於無人機空拍影像,透過自家技術能辨識不同樹種並直接計算碳儲量,取代了傳統耗時費力的人工現場勘查,這就是他們的主要競爭優勢。
- 團隊表示,在臺灣他們採取直接面對企業客戶的策略。例如,協助水泥等高碳排產業,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驗證其在礦區進行的植樹復育成果以符合 ESG 報告需求。另外,也協助企業客戶量化廠區內樹木的減碳量,用於申報碳足跡。
- 團隊明確表示,他們希望尋求進入東南亞市場所需的資金與在地合作夥伴,以克服當地複雜的法規與商業限制。
團隊:FiduciaEdge Technologies
FiduciaEdge Technologies 指出,企業雖需要安全的網路連線,但 VPN 有高延遲、高耗電的缺點,而傳統的私有網路 (Private Network) 則因硬體整合與頻寬授權費用高昂而難以普及。為此,團隊開發出名為「TSORAN」的信任網路解決方案,其核心技術「資訊隔離」允許使用者共享硬體設備,能省下可觀的的建置成本並更節能,符合 ESG 需求。團隊正在尋求與電信營運商合作,協助他們更經濟地提供 5G 專網服務。

導師疑問與建議:
- 導師們普遍認為,簡報內容文字過多,且技術較為複雜,建議應多使用具體的客戶案例,或「導入前 vs. 導入後」的情境比較,讓非專業背景的聽眾更容易理解其價值。
- 導師詢問團隊的商業模式細節,包括是否已有付費客戶、收費方式(年費、建置費等),以及募資狀況。
- 由於團隊提供的服務與電信商相關,導師特別關注其在不同國家市場可能遇到的電信法規障礙,以及團隊的應對策略。
- 導師建議團隊應在簡報中更明確地表達「訴求」,清楚說明目前正在尋找的是資金、策略合作夥伴,還是客戶,以便聽眾能提供精準的協助。
團隊回應:
- 團隊說明其目標客戶分為兩類:一是像醫院、軍事單位等需要高強度點對點安全通訊的企業;二是電信營運商,團隊可作為其技術夥伴,協助他們降低提供專網服務的成本。
- 針對法規問題,團隊解釋他們的策略是與已持有頻寬執照的電信商合作,透過「安全網路切片」技術,從既有頻寬中分割出一部分供客戶專用,因此無需申請額外執照,從而繞開了許多法規限制。
- 團隊表示,先前已募得共 400 萬美元的資金。目前更傾向於尋找能協助他們進入歐亞市場的策略合作夥伴,而非單純的財務投資,但對任何投資機會都保持開放態度。
團隊:Waterly
來自波蘭的 Waterly 團隊指出,相較於空氣品質,全球普遍缺乏系統性的水質監測網絡,導致污染事件發生時往往為時已晚,造成鉅額損失。為此,他們開發了一套全自動的 IoT 即時水質監測系統,透過自主研發的 IoT 浮標續測量水中各項參數,並即時將數據傳送至雲端平台,在發生異常時立即發出警報。該方案比傳統監測方法便宜,監測頻率卻高出 26,000 倍,並能透過 AI 預測潛在威脅。團隊客戶涵蓋政府單位與漁業養殖等企業。

導師疑問與建議:
- 導師詢問其技術細節,例如感測器是自行開發還是整合第三方產品?在一個湖泊或河流中需要部署多少數量的浮標才能達到有效監測?
- 團隊為何選擇臺灣作為進入亞洲市場的切入點?導師們好奇其市場策略,以及將如何與亞洲在地的競爭者抗衡。
- 導師指出,在歐洲已有類似的解決方案,甚至有歐盟 (EU) 的 Interreg 計畫資金支持。團隊需要更清楚地說明,相較於現有方案,Waterly 能提供什麼更優越的價值,以說服客戶採用。
團隊回應:
- 團隊說明他們使用的是自行設計的設備,能整合多種感測器,測量包含溶氧量、硝酸鹽、鈣、鉀等多種參數。
- 團隊代表表示他曾親自拜訪臺灣環保署,發現臺灣現有的監測系統參數較少,而 Waterly 的多參數整合能力正是其優勢。他們看好臺灣蓬勃發展的水產養殖業 (如漁場、蚵棚) 將是絕佳的 B2B 市場機會,希望能爭取到商業試點 (Pilot) 合作。
- 團隊透露,他們已加入一個國際聯盟,將參與一個珊瑚監測專案,會在日本、臺灣與以色列部署浮標,這將是展示其技術實力的絕佳機會。
團隊:Yundera
Yundera 團隊指出,臺灣企業越來越依賴 Google、AWS 等國外公有雲,不僅費用持續上漲,更失去了對自身數據的掌控權,面臨數據被用於訓練 AI 或被無預警鎖住的風險。為此,他們打造了「一鍵式」、隨插即用的私有邊緣伺服器,預載了雲端硬碟、協作平台、VPN、AI 工具等多種開源軟體,讓中小企業無需 IT 團隊也能輕鬆擁有自己的私有雲。團隊的願景是讓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 AI,並用自己的數據安全地進行訓練。

導師疑問與建議:
- 導師詢問團隊的關鍵價值主張,為何中小企業會選擇 Yundera 而非市場上已有的知名品牌?「數據主權」是否是唯一且足夠強大的賣點?
- 團隊目前的市場進展如何?導師好奇他們是否有付費客戶或早期使用者,以及目前的用戶數與產品開發階段。
- 導師肯定其與電信商合作的策略,並詢問他們希望在臺灣尋找哪一類的合作夥伴。
團隊回應:
- 團隊強調,其核心價值在於「數據保護」。使用 Yundera,企業可以使用與主流雲端服務功能相仿的工具,但數據完全儲存在自己的伺服器中,避免了被科技巨頭分析或利用的風險。
- 團隊表示目前正處於 MVP 發表階段,已有超過 200 位早期採用者。這個產品的構想源於他們經營前一家新創時的親身經歷,預計在 2026 年初推出可大規模擴展的正式產品。
- 團隊明確表示,他們的目標合作夥伴就是電信公司。他們將 Yundera 定位為「基礎設施與客戶之間的缺失層」,可與電信商的 5G 或光纖方案綑綁銷售,為需要數據安全的終端客戶(如進行機敏研究的大學)創造價值,同時也幫助電信商銷售更多服務。
團隊:SmartCell Sentinel
SmartCell Sentinel 團隊指出,電信營運商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靜默的網路衰退」。這種網路效能的緩慢衰退不會觸發傳統警報,卻會導致用戶體驗下降,且隨著 5G 網路日益複雜,傳統的人工檢修已不敷成本。為此,團隊開發了一套 AI 驅動的監測系統,能持續監控網路健康、提早發現問題並建議解決方案,其「可解釋性」的 AI 設計旨在贏得營運商的信任,以實現維運自動化,並減少營運支出與碳足跡。團隊已在臺灣落地,並計畫以日本和東南亞為起點,拓展亞太市場。

導師疑問與建議:
- 多位導師一致對團隊使用預錄影片的簡報方式提出反饋,認為這種方式缺少了創辦人的熱情與個人連結,難以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導師建議,親自上陣分享故事更能打動人心。
- 導師也認為簡報內容資訊量過大,建議應更精簡,避免讓聽眾失焦。
- 針對團隊宣稱的「偵測速度快 50%」和「準確率 98%」,導師詢問這些數據的驗證基準與比較的對象為何?其偵測邏輯相比現有系統有何優越之處?
- 導師希望了解團隊更具體的市場計畫,例如在日本市場的概念驗證 (POC) 將如何部署,以及預期達到什麼樣的成效。
團隊回應:
- 創辦人分享了過去在電信商工作的親身經歷,說明傳統的規則系統與不透明的「黑盒子」AI 模型都無法解決問題,這促使他們開發出更模組化、且營運商能真正信任的「可解釋」AI 方案。
- 團隊表示,其效能數據是與過去的靜態規則系統和人工故障排除方法相比的結果。他們強調,其方案的優勢在於不受限於特定供應商、部署快速且完全可解釋,這正是營運商所需要的。
團隊:IHH
IHH 團隊提供企業級的遠端影音通訊解決方案,其核心技術分為兩類:一是常見的 WebRTC 架構,二是團隊耗時 6-7 年研發的專利 P2P 技術,能讓裝置間直接點對點連線,無需中繼伺服器,可降低高達 90% 的成本。他們提供跨平台的 SDK 以及名為「arctos」的成品系統,可應用於 eKYC、遠端服務流程、線上教育等場景。在臺灣,IHH 已是金融、保險、證券與政府等領域的市場領導者。近期,團隊已完成 Pre-A 輪募資,正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導師疑問與建議:
- 導師對於團隊宣稱其 P2P 技術「沒有競爭對手」感到好奇,希望團隊能更詳細地說明在國內外市場所面臨的競爭格局。
- 團隊的海外市場拓展策略為何?導師建議,團隊應善用現有在臺灣的跨國企業客戶,透過他們在海外的分支機構來推廣解決方案,這會是更快速有效的擴張路徑。
- 導師提醒,在國際簡報場合應使用單一語言,避免中英夾雜,以確保溝通的清晰度。
團隊回應:
- 團隊解釋,其專利的 P2P 無伺服器技術門檻極高,在此特定技術上確實沒有直接競爭者。若放眼一般視訊功能,則有像臺灣的 QTK、美國的 Vidyo 及中國的 Agora 等競爭對手。但在臺灣的金融與政府應用市場,他們已是市佔第一。
- 團隊表示,過去曾嘗試在海外建立直銷團隊但遭遇困難,今年的新策略是與在地的技術夥伴和代理商合作。例如,在日本市場,他們以「功能模組」的形式,將 eKYC 系統整合到當地合作夥伴的平台中,已取得初步成功。
- 針對利用既有客戶拓展海外市場的建議,團隊回應他們已在執行,例如協助證券公司其海外客戶開戶,以及協助銀行對位於中國的客戶進行企業貸款申請。
團隊:Thermy
來自墨西哥的 Thermy 團隊,致力於解決乳癌篩檢的痛點。創辦人指出,有 75% 的乳癌在晚期才被發現,部分原因是傳統乳房攝影的疼痛感、高成本與不便性,讓許多女性卻步。Thermy 開發了一套結合 AI 與熱影像技術的醫療軟體,提供無痛、無創、無輻射的早期輔助篩檢,適用年齡更可低至 18 歲。目前團隊已在墨西哥服務超過數千名患者,並透過臨床試驗驗證其偵測靈敏度高達 94%,與傳統乳房攝影相當。

導師疑問與建議:
- 導師詢問其商業模式,是銷售硬體加軟體,還是以服務次數收費?由於其軟體能與任何紅外線攝影機搭配,導師也詢問團隊是否考慮過白牌的合作模式。
- 醫療器材的法規是導師關注的重中之重。導師質疑團隊將其產品歸類為第一類醫療器材的看法,並提醒在美國 FDA 或歐盟市場,此類輔助診斷軟體極可能被歸類為審核更嚴格的第二類,團隊應將此風險納入考量。
- AI 模型的適用性也是一個問題,導師想了解其模型是否需要針對不同人種的市場重新訓練。導師也建議,除了創投,團隊可以向癌症相關基金會尋求資金,以避免過早稀釋股權。
- 導師們也好奇,團隊為何選擇臺灣作為進入亞太市場的第一站。
團隊回應:
- 團隊說明,目前是以「軟體即服務 (SaaS)」的模式收費,未來待法規核准後,才會直接銷售設備。他們對白牌合作持開放態度,並表示其服務已可遠端運作,僅需在當地培訓護理師操作攝影機,後續的 AI 分析與報告皆由墨西哥總部的醫師完成。
- 團隊表示其 AI 模型已用超過 20,000 張來自多種族群的影像進行訓練,並已在秘魯、哥倫比亞等市場驗證,無需針對新市場修改。
- 針對法規,團隊解釋在墨西哥因其非診斷性質而被列為第一類醫材,他們的策略是先取得美國 FDA 的第一類醫材許可,再以此為基礎進入其他市場。
- 團隊認為臺灣是進入亞太市場的戰略據點,並觀察到臺灣現行的公費篩檢主要針對 45 歲以上女性,其方案正好能補足年輕族群的市場缺口。
這兩場深度交流會議,不僅展現了團隊在 AI 與 ESG 等領域的技術實力,更在國際導師的犀利剖析下,進行了一場商業化的實戰演練。從市場進入策略、在地夥伴選擇到法規挑戰,導師們的實戰經驗為團隊提供了寶貴指引。這不僅是輔導,更是策略的校準,讓團隊能以更清晰的視野與更穩健的步伐,邁向全球市場。
不只是競賽!企業參訪活動讓團隊更了解臺灣市場,也獲得更多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在10月下旬,通訊大賽國際賽進行到參訪週。除了10月22日的決賽以及頒獎典禮暨成果展,主辦單位還安排了產業參訪行程,讓團隊有機會透過在地的企業,深入了解臺灣的市場機會,也為將來可能的合作留下伏筆。
在高雄捷運公司 (KMRT)的參訪行程中,來到數位孿生行控中心,讓團隊了解臺灣的智慧交通應用成果,特別是如何運用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技術,進行行控中心的即時監測、模擬預測與應急調度,確保公共運輸系統的安全與效率。


在南部的行程,除了高雄捷運公司,團隊也來到位於高雄棧柒庫的 HTC VIVELAND,了解 5G 在垂直應用領域的商業案例。他們體驗了高擬真的高第建築的 VR 導覽,這項文化教育方面的沉浸式娛樂應用,充分展示了 5G 高速度、低延遲的特性。也體驗了警察模擬槍戰訓練,展示 5G 與 XR 技術在專業訓練與模擬領域的實戰價值。


中華電信做為長期支持通訊大賽的企業,也歡迎團隊的參訪,讓雙方可以更加深入探討團隊的解決方案,與電信服務或基礎設施結合的可能性。像是 CoCoTree 的自然資產管理系統,就運用到衛星影像,而中華電信本身也提供衛星服務,開啟了合作的可能想像。

除了企業參訪行程,在通訊大賽的頒獎典禮現場,企業也把握機會跟團隊接觸。例如台灣大哥大洪昌哲副總經理、賴金秋部經理特別駐足於波蘭新創團隊 Waterly 的攤位,與其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Patryk Kamiński 進行深入交流。根據 Patryk Kamiński 介紹,其監測浮標採用高效太陽能供電,僅需八小時日照便足夠運行長達三個月,並能維持每五分鐘回傳一次訊號,結合雲端的AI預測分析,為水資源管理提供了即時、高效的預警與監控能力。洪副總對於該技術在偏遠地區或惡劣環境下的穩定性與續航力表示興趣,突顯指標電信企業對創新物聯網與AI應用的高度重視。

通訊大賽的配套活動也在告訴大家,參加通訊大賽除了競賽本身,更重要的是國際新創團隊與台灣資通訊產業的連結。今年入圍決賽的11個團隊,大部份團隊的產品都已商業化,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讀者可閱讀以下文章:
2025 通訊大賽 Mobileheroes Global 國際賽 11 強團隊出爐,帶來結合 5G 與 AI 的創新 ESG 解決方案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