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耶魯最新研究:AI 其實尚未衝擊美國就業市場,暫時不用太焦慮

耶魯最新研究:AI 其實尚未衝擊美國就業市場,暫時不用太焦慮

 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 已經在美國普及,但它真的顛覆勞動市場了嗎?根據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與布魯金斯學會最新研究,答案是否定的。研究團隊發現,AI 的影響目前仍有限,並未帶來像過去「電腦」或「網路革命」那樣的劇烈衝擊。

勞動市場依舊穩定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 Molly Kinder 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過去三年的變化更多是「延續」而非「翻轉」。沒有出現全美性就業危機,勞動市場仍算平穩。耶魯預算實驗室主任 Martha Gimbel 也補充說,即便很多人覺得 AI 搶走了工作,但數據上完全沒有找到支持證據。

研究指出,雖然科技業部分職位確實受到 ChatGPT 與 AI 影響,但這種轉變並沒有以「異常快速」的方式擴散到整個經濟結構。

耶魯最新研究:AI 其實尚未衝擊美國就業市場,暫時不用太焦慮

耶魯最新研究:AI 其實尚未衝擊美國就業市場,暫時不用太焦慮

青年失業率上升,但與 AI 無直接關聯

研究還特別檢視了應屆大學生的狀況。2025 年 8 月,美國 20–24 歲學士畢業生的失業率為 9.3%,比今年 4 月的 4.4% 高出一倍。不過團隊認為,這並不是 AI 導致的,而是整體青年就業市場普遍低迷,與 25–29 歲群體差距不大。

這份報告與部分科技領袖的警告形成鮮明對比。例如 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 就曾預測,未來五年 AI 可能大幅消滅律師、金融與顧問等專業職缺,甚至可能讓美國失業率飆到 10%~20%。OpenAI CEO Sam Altman 則直言,客服崗位最危險。

但麻省理工教授 Daron Acemoglu 認為,許多「危言聳聽」更多來自行銷話術。企業高層感受到「必須用 AI」的壓力,才會誇大其影響。實際應用案例,目前並未看到真正顛覆性的結果。

未來影響仍待觀察

高盛曾預測,AI 最終可能取代 6~7% 的美國勞動力,但影響多半是暫時性的。耶魯研究團隊則表示,會持續每月更新數據,追蹤 AI 對各行業的影響。

「AI 是否真的會重塑勞動市場,還很難說。」Gimbel 指出,「但至少現在,大家不需要過度恐慌。」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