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相比之下,今年 Apple Watch Series 11 系列的升級幅度沒有 Apple Watch SE3 來得大,但再強化了續航力、使用更高硬度的 Ion-X 強化玻璃、支援 5G 網路,以及加入高血壓通加及睡眠分數等等,整體更顯精緻與實用,只不過高血壓通功能,台灣用戶還得再等到衛福部食藥署核准和取得醫療器材認證後,才能正式啟用。以下也以透過幾個升級重點來認識 Apple Watch Series 11,看看最適合誰購買?又或是選擇 Apple Watc SE 3 更划算呢?
文章目錄
42mm 及 46mm 兩種尺寸,錶面抗刮力升級
今年 Apple Watch Series 11 系列維持 42mm 及 46 mm 兩種尺寸,並有鋁金屬及鈦金屬兩種材質可以選擇,而鋁金屬有太空灰色、銀色、玫瑰金色、曜石黑色,鈦金屬則有原色、金色、石瓦色,售價則為 12,900 元起,比去年 Watch Series 10 系列上市時的 13,500 元還便宜,以下則以 46mm 的太空灰色鋁金屬版本為範例。
記得去年 Watch Series 10 推出時,就以更薄的錶身厚度為外型上的訴求,當時厚度則由多年來的 10.7mm 減少為 9.7mm,再配戴上變得更貼近手腕,因此雖然僅有 1mm 的差異,但還是相當有感錶身變薄。而今年的 Watch Series 11 系列則是維持 9.7mm,配戴的手感與 Watch Series 10 系列相當。不過,Watch Series 11 系列強調配備全新 Ion-X 玻璃,採用陶瓷晶盾塗層,抗刮效果較 Watch Series 10 系列配備的 Ion-X 玻璃強 2 倍。
續航力提升至 24 小時
Apple Watch Series 11 標榜最長續航力可達 24 小時,比起 Apple Watch Series 10 的 18 小時更長,並成功突破了「一天魔咒」的門檻。在實際體驗中,我們整天開啟通知、啟動高爾夫體能訓練 60 分鐘、5次的手動血氧及心率量測、日常看時間、接收通知、回覆簡單訊息…等,電力至睡前還可以有 40%。而在睡覺 6 小時期間持續配戴,進行睡眠模式的各項收據記錄,起床後會剩下 15% 左右。
這樣算起來,確實也達 1 天的使用時間,再搭配支援快充功能,由 0% 充至 80%,只需約 45 分鐘,而充電 15 分鐘可使用 8 小時,只要能每天充電一次,也能滿足整天不斷電使用,當然若是強度較低的使用方式,或是在低電量模式下,續航力則可超過一天。雖然比起智慧手環可以待機 14 天來看,Apple Watch 的續航力仍較不為不足,但在每一代的升級中,續航力倒也是持續進步中。
新增高血壓通知,台灣用戶再等等
要說 Apple Watch Series 11 在健康功能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提供高血壓通知,運作方式是透過光學心率感應器的數據,分析血管對心跳的反應,再搭配演算法會在背景默默回顧過去 30 天的數據,當發現用戶疑似持續性出現高血壓,系統才會透過 Apple Watch 手錶推送警告通知。因此,高血壓偵測方式與傳統血壓計量測方式不同。
目前高血壓通知功能已在美國等超過150個國家陸續推出,但台灣用戶還得再等到衛福部食藥署核准和取得醫療器材認證後,才能正式啟用。就像 Apple Watch Series 10 發表時推出的睡眠呼吸終止症偵測功能一樣,台灣一直在今年七月才開放使用。而高血壓通知功能將會在搭載 watchOS 26 的 Apple Watch Series 9 以上及 Apple Watch Ultra 2 以上的機型上可使用。
至於現在想要掌握自己的血壓狀況,則可在健康 App 上,手動開啟每天測量血壓的通知,透過自己每天記錄的方式,來觀察自己的血壓變化。
用睡眠分數及睡眠記錄來關心自己
今年 Apple Watch 加入全新的「睡眠分數」功能,透過多重感測器追蹤心率、體溫、血氧濃度與呼吸頻率等生理數據,深入分析睡眠時長、規律性與各階段比例,最終以量化分數呈現睡眠品質。使用者可在 Apple Watch 的睡眠 App 或 iPhone 的健康 App 中檢視每日趨勢,也能將分數直接顯示在錶面上。
在睡眠分數中,又分為極佳、高、普通、低、非常低,用戶可以每天查看,也可由區間來了解自己的睡眠品質。筆者一直有使用睡眠記錄功能,對於新推出的睡眠分數評語,覺得相當正向,讓使用者以正向心態面對睡眠改善。若覺得分數帶來壓力,建議也可透過「睡眠記錄」來檢視各階段比例,了解身體的真實休息狀況。根據《哇賽心理學》創辦人蔡宇哲博士的建議,理想的睡眠結構為深層睡眠約 15%、核心睡眠 50~60%、快速動眼期約 20%。若深層睡眠比例偏低,可能代表身體未獲充分休息。因此,保持固定的就寢時間,有助於增加深層睡眠,即使未達 15%,也比完全缺乏深層睡眠來得理想。
此外,睡眠分數不僅限於最新款 Apple Watch,凡升級至 watchOS 26 的 Apple Watch Series 6 以上、Apple Watch SE 2,以及所有 Apple Watch Ultra 型號,只要配對 iOS 26 系統的 iPhone 11 以上機型,都能使用這項功能。
體能訓練 App 全面升級,AI 健身夥伴還沒有中文版
今年體能訓練 App 的介面全面更新,新增體能訓練顯示方式、自訂體能訓練、設定配速與路線競速等功能,讓使用者能更靈活地設計個人化的訓練流程。使用者也可透過 iPhone 的健身App 建立並檢視自訂訓練計畫,隨後於 Apple Watch 上同步查看相關內容。
此外,為了讓運動更具動力,體能訓練 App 支援在訓練開始時自動播放音樂或 Podcast。Apple Music 能依照運動類型與使用者偏好,推薦最合適的播放清單,並根據近期的收聽紀錄,提供個人化的音樂與 Podcast 建議,讓每一次訓練都更有節奏與樂趣。
而在 Apple Watch Series 11 發表時,有個全新「Workout Buddy」功能,透過 Apple Intelligence 打造專屬的智慧健身體驗。能分析使用者的運動數據與健身紀錄,依據心率、配速、距離、健身記錄圓圈進度及個人體能里程碑等資訊,在運動過程中即時給予個人化的鼓勵語音,但首波版本將以英文推出。
誰適合買 Watch Series 11?還是 Watch SE 3 更划算?
最後,綜合來看,Apple Watch Series 11 是一次相當務實的升級。它沒有過多華麗的噱頭,卻確實補足了 Apple Watch 長期以來續航力的問題,並新增高血壓通知功能(目前台灣尚未開放)。
若手上是 Watch Series 10,本次升級的感受會集中在續航力上,若對現有的 18 小時使用時間已感到滿意,就可以暫緩升級,再等待下一代;而 Watch Series 9 用戶則可以依預算及當前 Watch 的機況來考量,畢竟螢幕尺寸及機身厚度改變雖不小,但支援的功能性倒沒有這麼大差距,要再等明年新機也是可以。
然而,若使用的是 Watch Series 8 或更早的機型,Watch Series 11 在續航、5G 連線與高血壓通知等新特性,整體體驗可說全面升級,再加上開賣的售價比前代更親民,讓Watch Series 11 無疑是目前最各方表現都更均衡的主流款 Apple Watch。
至於 Apple Watch SE 3,則主打高性價比。是 Apple Watch系列中最入門且價格最實惠的款式,具備的核心功能及規格包括 S10 晶片、手勢操控、睡眠呼吸中止症通知、體溫感測與快充功能。不過,它缺少心電圖、血氧偵測及第二代超寬頻晶片等進階功能。若不需這些缺少的功能,那 Watch SE 3 在價格與功能之間的平衡度極高,是節省預算的理想選擇。詳細評測可看「Apple Watch SE 3 評測:S10 晶片、隨顯螢幕、快充全都有,售價 7,900 元起」一文。
- 延伸閱讀:Apple 響應世界心理健康日,推出 Apple Watch 正念活動專屬獎章
- 延伸閱讀:Whoscall 支援 Apple Watch 來電辨識,抬手一瞄便知誰來電!語音示警功能即將登場
- 延伸閱讀:Apple Watch Ultra 3 登場:支援衛星 SOS、最大螢幕與 42 小時電池續航
- 延伸閱讀:Apple 地圖台灣開放自行車導航,同時支援 Apple Watch 與語音回饋
- 延伸閱讀:Apple Watch 睡眠呼吸中止偵測、AirPods Pro 2 助聽器功能正式在台上線
- 延伸閱讀:Apple 全新 Apple Watch 驕傲特別系列錶帶與錶面,同步 iPhone 及 iPad 彩虹主題登場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