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春季的 NVIDIA GTC、秋季的 OpenAI DevDay,已成為矽谷一年兩度的指標性盛會,預示著未來的技術走向。在剛結束的 OpenAI 開發者大會上,除了推出 ChatGPT Apps SDK、AgentKit 與 GPT-5 Codex,執行長山姆・奧特曼也揭露了幾組截至 2025 年的關鍵數據,說明 AI 產業的發展正邁向新階段:
-
平台開發者數量達 400 萬人;
-
ChatGPT 每週活躍使用者高達 8 億;
-
API 每分鐘處理多達 60 億個 token。
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做幾個大膽的推估:
一、OpenAI 每月總 Token 消耗破兆
OpenAI 對外提供的 AI 服務不只靠 API,根據他們先前透露,ChatGPT 訂閱收入約占整體的 75%。假設這個占比與 token 使用量呈現同步,那麼:
-
API 每週消耗約 60 萬億 tokens,每月約 260 萬億;
-
ChatGPT 訂閱每週消耗 180 萬億,每月約 780 萬億;
-
合計每月總 token 使用量約 1040 萬億。
這種規模已經與 Google 不相上下。根據統計,Google 在 2024 年 5 月的 AI token 使用量為 480 萬億,到 6 月直接翻倍成長至 980 萬億。如今雙方皆邁入「月用量破兆」的階段。
二、ChatGPT 使用者行為分析
以 8 億每週活躍使用者推算,每人每週平均消耗 22.5 萬 token。若以常見推理任務(輸入 1 萬、輸出 1500 token)計算,每位使用者約可進行 20 次這類複雜互動,也就是每個工作日向 ChatGPT 詢問 4 次。
當然,這是平均值。實際上,高強度使用者貢獻了大多數的 token 消耗,不同任務的互動深度也有所差異。
三、開發者使用量成長 10 倍
若將 API 使用主要歸因於開發者,則從 2023 年至今,開發者人數雖僅成長 2 倍,但 token 使用量暴增 20 倍,等於平均每位開發者的消耗量暴增 10 倍。
推手之一正是 GPT-5 Codex 的推出,自 2024 年 8 月起,Codex 日使用量就成長了超過 10 倍。這代表 AI 協作不只進入程式開發領域,也正深入金融、法律、醫療等專業產業。
四、Sora 2 的算力飢渴,需 72 萬張 GPU
從單純的語言推理走向多模態影片生成,算力需求呈指數成長。以初代 Sora 為例,投資機構 Factorial Funds 就推估其峰值需求需動用 72 萬張 H100 GPU。假設參數規模、編碼畫格數、取樣步驟等與典型 DiT 模型相近,即便採用更高效的 GB200 晶片,Sora 2 的需求量依舊驚人。
未來若 OpenAI 的影片生成服務 Sora 真的成為 TikTok 或 YouTube 的競爭對手,這個數字只會不斷攀升。奧特曼的野心,是在 2033 年以前,讓資料中心總規模達到 250GW,年底更喊出要備齊「百萬張卡」。
OpenAI 的全球算力版圖
網友也製作了一張OpenAI的算力版圖,從圖中可看到,OpenAI 正透過多方合作,加速其 AI 能力布局:
-
NVIDIA:基礎設施投資人、晶片供應商,也是客戶;
-
Microsoft:最主要投資方與雲端整合合作夥伴;
-
Oracle:Stargate 專案合作與運算資源夥伴;
-
CoreWeave:協助建構主權級 AI 基礎設施;
-
Amazon、Meta:作為雲端與託管合作夥伴;
-
Google、Broadcom:支援客製晶片設計與數據中心交易;
-
SoftBank:與 Oracle、NVIDIA 形成投資與合作網絡。
這張圖不只描繪出 OpenAI 如何取得驚人的算力,也揭示 AI 軍備競賽已經全面展開,從晶片、託管到算力分配,全世界的科技巨頭無一缺席。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