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CES 「人造肉」首次以 「科技產品」參展,所有媒體幾乎分不出來和真肉有什麼不同

今年CES 「人造肉」首次以 「科技產品」參展,所有媒體幾乎分不出來和真肉有什麼不同

過去的素肉公司服務的多為素食者,但現在的「人造肉」公司們,無論是在實驗室「種」細胞的,還是用植物來「造肉」的,它們所瞄準的都是無肉不歡的「肉食動物」,這賦予了它們突破小眾市場的潛力。

今年CES 「人造肉」首次以 「科技產品」參展,所有媒體幾乎分不出來和真肉有什麼不同

近幾年來,很多公司專注肉類替代品的公司在創新,並將自己的顧客群體放大到所有人。他們的創新成果真的改進了很多。

Good Food Institute 的市場分析師 Caroline Bushnell 說道。在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8 月間,美國的素肉市場得到了 23% 的成長,其中少不了「人造肉」公司們對征服顧客味蕾的執著的功勞。

今年CES 「人造肉」首次以 「科技產品」參展,所有媒體幾乎分不出來和真肉有什麼不同

2019 年第一個月,兩家主打素食漢堡肉的創業公司 Impossible Meat 和 Beyond Meat 都拿出了自己的「2.0」升級產品,都聲稱口味更接近「真肉」。

在今年的 CES 上,Impossible Meat 的新品搶了不少風頭。他們帶來的 Impossible Burger 2.0 不僅是該公司口中 CES 史上第一款以「科技產品」身份展出的食物,同時,近乎所有體驗媒體都給出類似 「我沒吃出這不是真牛肉」的評價。

今年CES 「人造肉」首次以 「科技產品」參展,所有媒體幾乎分不出來和真肉有什麼不同

Impossible Meat 於 2016 年正式推出素食漢堡肉 Impossible Burger,一種結合了高壓烹煮的小麥、土豆蛋白和合成血紅素等材料的素食肉碎。其中,血紅素是「肉感」的關鍵,它廣泛存在於肉類中。

Impossible Meat 最初在大豆根中找到這種物質,但為了未來可進行規模化擴張,且不想大量挖掘原材料,團隊現以一種合成的血紅素作為替代。為了讓消費者更安心,Impossible Meat 還花了幾年為所使用的血紅素拿到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安全驗證

今年CES 「人造肉」首次以 「科技產品」參展,所有媒體幾乎分不出來和真肉有什麼不同

這款 2.0 產品是他們自 2016 年來的首個升級品。Impossible Burger 2.0 不含膽固醇,和上一代相比,脂肪和鹽含量更少,蛋白質更高,同時吃起來也「更多汁,肉感更重」。

CNET 的素食編輯感覺,這款新品吃起來像牛肉的程度足以讓她感覺不適;而 Engadget 編輯則認為連鎖速食店 White Castle 用這款肉做出來的漢堡是「標準的速食漢堡」。

不過,Impossible Burger 2.0 的野心不僅在漢堡,它還想征服更多樣的碎牛肉菜譜,並宣稱可以用在所有原來採用碎牛肉的菜式中。

經 Fastcompany 測試,用作漢堡排的時候,這款新品無論是烹飪過程中的顏色氣味的轉變過程都和真的肉很像,吃起來也不錯,但當你以需要烹製更久的方法,譬如加入咖喱來燜煮,「肉」的質感就會改變。

今年CES 「人造肉」首次以 「科技產品」參展,所有媒體幾乎分不出來和真肉有什麼不同

雖然沒能變得「萬用」,但這對於現有素肉選擇來說,表現已經算非常不錯了。

由這款漢堡肉做的漢堡,目前只能在拉斯維加斯的餐廳和美國西岸的唯二家 White Castle 吃到,將於今年 3 月在全美的 White Castle 門店,年底正式登陸零售商店。

和 Impossible Meat 的宣發氣勢相比,去年年底就申請 IPO 的 Beyond Meat 就顯得有點過於低調了。

今年CES 「人造肉」首次以 「科技產品」參展,所有媒體幾乎分不出來和真肉有什麼不同

據Beyond Meat官網介紹,Beyond Meat 於 1 月初發佈了 Beyond Burger 2.0,一款以豆、糙米、綠豆和椰子油等製成的素肉碎,它同樣也帶有肉的「血感」,但那不來自血紅素,而是來自甜菜根。

官方表示,這款新品在口感和味道上都有提升,並含有 9 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不含飽和脂肪,蛋白質也比真漢堡肉高(每個肉餅含 20g 蛋白質)。

今年CES 「人造肉」首次以 「科技產品」參展,所有媒體幾乎分不出來和真肉有什麼不同

目前,這款新品只在 Beyond Meat 的合作餐廳 Carl`s Jr. 和 A&W Canada 都可以嘗到。它的上一代產品也相當受歡迎,據招股說明書披露,第一代產品早已進入全食超市、沃爾瑪以及一萬餘家酒店和餐廳,而公司目前最大挑戰也是產能有限。

今年CES 「人造肉」首次以 「科技產品」參展,所有媒體幾乎分不出來和真肉有什麼不同

相比之下,Impossible Meat 的產品目前都只是透過餐廳提供(其中不乏大量明星廚師,在香港和澳門都可以吃到),暫沒有面向消費者的零售管道。當然,這也有好處,在專業廚師的操作下,肉烹飪出來的味道也更有保證。

遺憾的是,目前我還沒找到這兩種 2.0 產品的「橫向比較」,因此也無從判斷到底哪個更接近真的漢堡肉。

不過,Impossible Foods 的 CEO Pat Brown 可能對這種比較不太在乎。他在一次採訪中曾表示,同行不是他們的對手,而是在為同一個目標努力的人。

需要擔心的,也許還是傳統的肉類公司,其中,有不少巨頭們已經開始投資這些「人造肉」新創公司了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