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AI/大數據 AI/大數據 的最新熱門文章 新聞 只改關鍵字的一個字元就能讓AI「中招」回答色情或暴力問題?新型TokenBreak攻擊手法成語言模型隱憂 janus 發表於 2025年7月07日 14:30 Plurk 新型攻擊TokenBreak揭露大型語言模型安全漏洞,透過修改TokenBreak輸入文字繞過安全判斷。研究建議採用Unigram模型並強化訓練,防禦TokenBreak攻擊。 新聞 閱完即焚?法院文件顯示為訓練 Claude AI 模型,Anthropic 銷毀數百萬本實體書籍 KKJ 發表於 2025年7月07日 09:30 Plurk 生成式AI訓練爭議再起,Anthropic大規模掃描書籍後銷毀引發關注。數百萬書籍淪為AI訓練 資料,凸顯AI 資料 來源的潛在問題。 新聞 導航服務也受AI影響,荷蘭導航公司 TomTom宣佈將裁員 300 人並加速AI轉型 KKJ 發表於 2025年7月05日 11:00 Plurk TomTom 為推動人工智慧轉型宣布裁員,顯示傳統導航產業面臨挑戰。TomTom 將更廣泛導入人工智慧技術,強化產品設計與服務效率。 新聞 馬斯克放話:Grok 4 要重寫人類知識庫,打造「純淨版」AI 訓練資料 KKJ 發表於 2025年7月05日 10:30 Plurk 馬斯克放話:Grok 4 要重寫人類知識庫,打造「純淨版」AI 訓練資料 新聞 OpenAI 執行長警告:別對 AI 過度信任,ChatGPT 並非萬無一失 KKJ 發表於 2025年7月04日 08:30 Plurk OpenAI執行長警告,儘管ChatGPT爆紅,使用者不應過度信任人工智慧。ChatGPT可能產生幻覺,內容不實,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時需謹慎判斷。 新聞 求職者投AI履歷,企業用AI拒絕履歷:美國求職環境正變成AI對決 AI的軍備戰爭 janus 發表於 2025年7月03日 14:30 Plurk AI求職工具氾濫,導致履歷同質化嚴重,企業被迫啟動AI系統反制。當履歷變得容易生成,或許該思考履歷的替代方案,避免AI面試AI的未來。 新聞 Meta 雖勝訴,卻揭示未來 AI 著作權戰的「致勝關鍵」 KKJ 發表於 2025年7月03日 13:30 Plurk Meta 雖勝訴,卻揭示未來 AI 著作權戰的「致勝關鍵」 新聞 Google Veo 3 影片生成功能正式登台,AI 讓你的創意不只能動還能說 janus 發表於 2025年7月03日 11:29 Plurk Google Veo 3 AI影片生成模型在台灣開放!訂閱Google AI Pro即可體驗AI影片生成,將文字轉為影像,激發無限創意。 新聞 AI 搜尋來勢洶洶,內容網站卻快撐不下去?專家分析:AI廠商以及內容廠商都沒人因此受益 NetEase 發表於 2025年7月03日 08:00 Plurk AI 搜尋仰賴內容,若無合理分潤,內容 生態恐崩盤。AI 搜尋必須建立內容協議平台,才能保障創作者權益,讓 AI 搜尋持續發展。 新聞 自研不力Apple傳考慮採用外部AI模型,Siri未來恐靠ChatGPT或Claude驅動 cnBeta 發表於 2025年7月01日 15:15 Plurk Apple傳考慮採用外部AI模型 Siri未來恐靠ChatGPT或Claude驅動 新聞 Meta重組AI部門,不計血本挖角組成AI夢幻隊、祖克伯揭示「超級智慧」新計畫 KKJ 發表於 2025年7月01日 11:30 Plurk Meta重組AI部門,成立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目標是打造超級智慧。Meta將專注於超級智慧AI計畫,引領AI技術發展。 新聞 調查顯示70%用戶最近曾對 AI 氣到罵髒話,但大多數人還是會向AI聊天機器人說謝謝 KKJ 發表於 2025年6月30日 14:45 Plurk 人們與AI互動時,常邊抱怨AI的不足邊道謝,展現複雜情感。即使如此,AI的便利性仍不可或缺,AI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聞 美國參議員呼籲:如果AI真如科技公司所說提升生產力,應推動每週四天工作制而不是拿來裁員 KKJ 發表於 2025年6月30日 14:00 Plurk 桑德斯呼籲將AI紅利回饋勞工,推動每週工作四天制。AI提升生產力,應讓勞工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而非被解雇。讓科技與AI真正造福人民。 新聞 研究顯示美國學生上課用AI並不是為了作弊,而是因為問老師會被罵、問AI不會 cnBeta 發表於 2025年6月29日 14:00 Plurk 研究顯示,大學生頻繁使用人工智慧,並非為了作弊,而是因為人工智慧不會批判。學生尋求人工智慧協助,反映出對傳統教育體制批判壓力的一種逃避。 新聞 AI確實能讓手機更好用,但手機廠商的宣傳是否越走越偏? cnBeta 發表於 2025年6月28日 14:30 Plurk AI手機成趨勢,各廠牌AI行銷過熱?Motorola與Apple案例引發反思,手機基本價值不容忽視。AI應提升體驗,而非喧賓奪主,過度強調AI恐失品牌信任。
新聞 只改關鍵字的一個字元就能讓AI「中招」回答色情或暴力問題?新型TokenBreak攻擊手法成語言模型隱憂 janus 發表於 2025年7月07日 14:30 Plurk 新型攻擊TokenBreak揭露大型語言模型安全漏洞,透過修改TokenBreak輸入文字繞過安全判斷。研究建議採用Unigram模型並強化訓練,防禦TokenBreak攻擊。
新聞 閱完即焚?法院文件顯示為訓練 Claude AI 模型,Anthropic 銷毀數百萬本實體書籍 KKJ 發表於 2025年7月07日 09:30 Plurk 生成式AI訓練爭議再起,Anthropic大規模掃描書籍後銷毀引發關注。數百萬書籍淪為AI訓練 資料,凸顯AI 資料 來源的潛在問題。
新聞 導航服務也受AI影響,荷蘭導航公司 TomTom宣佈將裁員 300 人並加速AI轉型 KKJ 發表於 2025年7月05日 11:00 Plurk TomTom 為推動人工智慧轉型宣布裁員,顯示傳統導航產業面臨挑戰。TomTom 將更廣泛導入人工智慧技術,強化產品設計與服務效率。
新聞 馬斯克放話:Grok 4 要重寫人類知識庫,打造「純淨版」AI 訓練資料 KKJ 發表於 2025年7月05日 10:30 Plurk 馬斯克放話:Grok 4 要重寫人類知識庫,打造「純淨版」AI 訓練資料
新聞 OpenAI 執行長警告:別對 AI 過度信任,ChatGPT 並非萬無一失 KKJ 發表於 2025年7月04日 08:30 Plurk OpenAI執行長警告,儘管ChatGPT爆紅,使用者不應過度信任人工智慧。ChatGPT可能產生幻覺,內容不實,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時需謹慎判斷。
新聞 求職者投AI履歷,企業用AI拒絕履歷:美國求職環境正變成AI對決 AI的軍備戰爭 janus 發表於 2025年7月03日 14:30 Plurk AI求職工具氾濫,導致履歷同質化嚴重,企業被迫啟動AI系統反制。當履歷變得容易生成,或許該思考履歷的替代方案,避免AI面試AI的未來。
新聞 Google Veo 3 影片生成功能正式登台,AI 讓你的創意不只能動還能說 janus 發表於 2025年7月03日 11:29 Plurk Google Veo 3 AI影片生成模型在台灣開放!訂閱Google AI Pro即可體驗AI影片生成,將文字轉為影像,激發無限創意。
新聞 AI 搜尋來勢洶洶,內容網站卻快撐不下去?專家分析:AI廠商以及內容廠商都沒人因此受益 NetEase 發表於 2025年7月03日 08:00 Plurk AI 搜尋仰賴內容,若無合理分潤,內容 生態恐崩盤。AI 搜尋必須建立內容協議平台,才能保障創作者權益,讓 AI 搜尋持續發展。
新聞 自研不力Apple傳考慮採用外部AI模型,Siri未來恐靠ChatGPT或Claude驅動 cnBeta 發表於 2025年7月01日 15:15 Plurk Apple傳考慮採用外部AI模型 Siri未來恐靠ChatGPT或Claude驅動
新聞 Meta重組AI部門,不計血本挖角組成AI夢幻隊、祖克伯揭示「超級智慧」新計畫 KKJ 發表於 2025年7月01日 11:30 Plurk Meta重組AI部門,成立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目標是打造超級智慧。Meta將專注於超級智慧AI計畫,引領AI技術發展。
新聞 調查顯示70%用戶最近曾對 AI 氣到罵髒話,但大多數人還是會向AI聊天機器人說謝謝 KKJ 發表於 2025年6月30日 14:45 Plurk 人們與AI互動時,常邊抱怨AI的不足邊道謝,展現複雜情感。即使如此,AI的便利性仍不可或缺,AI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聞 美國參議員呼籲:如果AI真如科技公司所說提升生產力,應推動每週四天工作制而不是拿來裁員 KKJ 發表於 2025年6月30日 14:00 Plurk 桑德斯呼籲將AI紅利回饋勞工,推動每週工作四天制。AI提升生產力,應讓勞工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而非被解雇。讓科技與AI真正造福人民。
新聞 研究顯示美國學生上課用AI並不是為了作弊,而是因為問老師會被罵、問AI不會 cnBeta 發表於 2025年6月29日 14:00 Plurk 研究顯示,大學生頻繁使用人工智慧,並非為了作弊,而是因為人工智慧不會批判。學生尋求人工智慧協助,反映出對傳統教育體制批判壓力的一種逃避。
新聞 AI確實能讓手機更好用,但手機廠商的宣傳是否越走越偏? cnBeta 發表於 2025年6月28日 14:30 Plurk AI手機成趨勢,各廠牌AI行銷過熱?Motorola與Apple案例引發反思,手機基本價值不容忽視。AI應提升體驗,而非喧賓奪主,過度強調AI恐失品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