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ROG Strix SCAR 18(G835)評測:RTX 5090 加 Core Ultra 9 電競筆電實測,139,999 元的價值在哪?

ROG Strix SCAR 18(G835)評測:RTX 5090 加 Core Ultra 9 電競筆電實測,139,999 元的價值在哪?

ASUS 在 CES 2025 發表的 ROG Strix SCAR 18(G835),隨著 NVIDIA 推出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後,也很快在台灣上市。定位在旗艦級的 ROG Strix SCAR 18(G835),最高規格將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配上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顯示晶片,並以 Q-latch免工具快拆底板設計,讓用戶可以自行升級 SSD。另外,18 吋的 Mini LED 螢幕支援 ROG Nebula HDR 技術,為使用者帶來極致的視覺體驗,而外觀設計靈感則來自賽車,搭載全環繞式 Aura RGB 燈效與 AniMe Vision,可自訂 LED 燈效與上蓋的顯示器,展現個人風格。以下就來深入了解全新 ROG Strix SCAR 18(G835)的強悍效能與各項特色。 

文章目錄

全新機身設計與 AniMe Vision 燈效進化

ROG Strix SCAR 18(G835)採用了重新設計的機殼,融入了賽車的設計精髓,強調速度感、流線美學與科技感。 機身邊角更為圓潤,同時大幅縮小了上蓋與轉軸間的間隙,從上一代的 7.9mm 減至僅 2mm,賦予這款高效能筆電更為運動化、流暢的嶄新外觀。  

機身上蓋除了標誌性的 ROG「slash」線條與 ROG Logo 外,更引人注目的是 SCAR 系列獨有的 AniMe Vision 燈效。 ROG Strix SCAR 18(G835)的上蓋佈滿了 8,448 個精密銑削的孔洞,其下隱藏著 810 顆 LED 燈,提供客製化與個性化選擇,使用者可以展示多種預設動畫、匯入自選的 GIF,甚至從頭開始製作專屬圖像動畫。

此外,機身底部加入了環繞式 RGB 光條,營造出獨特的 360 度光暈效果,讓筆電彷彿懸浮於桌面之上。

機身上蓋除有標誌性的 ROG「slash」線條與 ROG Logo,且機身底部加入了環繞式 RGB 光條,讓筆電彷彿懸浮於桌面之上。

當然,在機身上蓋中更引人注目的是 SCAR 系列獨有的 AniMe Vision 燈效,透過 LED 燈構成點陣,可展示多種預設動畫、匯入自選的 GIF 等,展現自我風格。

在內建的 Amoury Crate 應用程式中,找到 AniMe Vision頁面,就可設定螢幕上蓋想要顯示的內容。

18 吋 ROG Nebula HDR Mini LED 螢幕

ROG Strix SCAR 18(G835)配備 18 吋 ROG Nebula HDR 霓真技術螢幕,並為 Mini LED 面板,高達 2.5K(2560x1600),採用 16:10 比例,提供更寬廣的視野。其 Mini LED 技術擁有超過 2,000 個調光區域,峰值亮度可達 1,200 尼特,並支援 100% DCI-P3 廣色域,帶來極致的 HDR 遊戲與內容體驗。  

螢幕同時支援 240Hz 超高更新率與 3ms 反應時間,並通過 NVIDIA G-Sync 認證,確保遊戲畫面極致流暢、無撕裂,同時將動態模糊降至最低。無論是快節奏的競技遊戲還是畫面細膩的 3A 大作,這款螢幕都能呈現生動鮮明且反應迅速的視覺效果。

今年更加入了兩層環境光對比強化膜(Ambient Contrast Ratio film),可減少 55% 的反射,並提供高達 4.5 倍的對比度,確保影像清晰、生動且色彩準確;第二層膜更提升了可視角度,提供 180 度的超清晰視野。 此外,螢幕亦通過 Pantone 色彩認證並支援 Dolby Vision,無論是遊戲娛樂或專業創作,都能提供更精準的顯像能力。

18 吋 ROG Nebula HDR Mini LED 螢幕,具備 2.5K(2560x1600)解析度、240Hz 螢幕更新率、3ms 反應時間,並通過 NVIDIA G-Sync 認證。

螢幕上方配置 FHD 1080p 視訊鏡頭,並內建 IR 紅外線攝影機,提供更安全的臉部辨識登錄功能,支援 Windows Hello,一旁的 ROG 雙向 AI 降噪麥克風同樣可自訂收音方向。

I/O 配置完整,兩組 Thunderbolt 5

鍵盤採用獨家的 ROG Overstroke 技術,強調能夠帶來更快的觸發、更準確的輸入,且 2mm 鍵程與 0.25mm 碟型鍵帽設計,讓按鍵的手感極佳,且也配置了 9 宮格數字鍵,及標準尺寸方向鍵與 Copilot 鍵。而在鍵盤上方則配置五個標誌性的 ROG 快捷鍵,玩家可透過 Armoury Crate 應用程式進行完整的可程式化設定,將常用指令或複雜巨集一鍵觸發,大幅提升操作便利性與遊戲效率。燈光效果方面,支援 Aura Sync 單點 RGB 背光技術,玩家不僅可以自訂每個按鍵的色彩與燈效,更能與其他支援 Aura Sync 的 ROG 電競周邊裝置進行燈光連動,打造沉浸感十足的個人化電競氛圍。

在鍵盤下方的一片式玻璃觸控板,面積約127 × 84(mm),比前一代加大 36%,具備流暢且精準的單點或多點觸控輸入體驗,無論是日常瀏覽操作還是進行需要精細控制的應用,都能游刃有餘。

全尺寸鍵盤,採 2mm 鍵程與 0.25mm 碟型鍵帽設計,並支援 Aura Sync 單點 RGB 背光技術,可以自訂每個按鍵的色彩與燈效,更能與其他支援 Aura Sync 的 ROG 電競周邊裝置進行燈光連動。

在鍵盤的右側也配置了 9 宮格數字鍵。

鍵盤上方則配置五個標誌性的 ROG 快捷鍵,玩家可透過 Armoury Crate 應用程式進行完整的可程式化設定。

雖然是定位在旗艦電競筆電,但 Copilot 鍵也沒少。

一片式玻璃觸控板,面積約127 × 84(mm),比前一代加大 36%。

至於輸出入埠則分散在機身左右兩側,左側較為豐富,分別有充電埠、RJ-45 網路埠、HDMI 2.1 FRL、USB 3.2 Gen 2 Type-A、兩個 Thunderbolt 5 埠、3.5mm 複合式耳麥孔,當中,Thunderbolt 5 埠不僅支援 DisplayPort 2.1 與 PD 3.1 規格,搭配對應的裝置使用,傳輸速度最高可支援至 120Gbps,是 Thunderbolt 4 的 3 倍。機身右側則配置有兩個 USB 3.2 Gen 2 Type-A 埠。

雖說從鍵盤到輸出入埠配置,都算齊全及實用,但以 18 吋筆電來說,少了 SD 讀卡機還是略可惜些。

機身右側配置兩個 USB 3.2 Gen 2 Type-A 埠。

機身左側有充電埠、RJ-45 網路埠、HDMI 2.1 FRL、USB 3.2 Gen2 Type-A、兩個 Thunderbolt 5 埠、3.5mm 複合式耳麥孔。

Q-Latch 一鍵升級系統,利於升級 SSD 及清潔

ROG Strix SCAR 18(G835)導入免工具拆卸設計,在機身底部採用 Q-latch 免工具快拆底板,讓用戶無需任何螺絲起子等工具,便能在短短數秒內完成 SSD 的移除與替換。這項設計不僅大幅降低了升級門檻,也讓筆電的日常清潔與維護變得更加簡單。  

同時,為了確保升級過程中的硬體安全,ROG 筆電還內建了一項安全機制,透過光學感應器偵測底板是否被移除。一旦偵測到底板開啟,系統將會自動關閉或阻止開機,以防止使用者在未完全斷電或休眠狀態下操作內部元件而導致意外損壞。

另外,採用革新的 ROG 智慧散熱技術,確保效能穩定發揮。其散熱出風口後移,避免熱風干擾;全新夾層式均熱板延伸至機殼後方,最大化 CPU 及 GPU 接觸與散熱效率。Tri-Fan 三風扇設計能智慧引導氣流,輔助 GPU 散熱,搭配進風口防塵濾網及 Conductonaut Extreme 液態金屬 ,即便在 Turbo 模式下,也能控制噪音的輸出。

機身底部結合遊戲、電影與動漫文化的電競語彙,將 ROG STRIX 的字體與氣流開孔結合。

在機身底部的下方有個卡榫設計,輕輕一推就能解鎖,這就是 Q-latch 免工具快拆底板的開關。

推開底版後,一體成形的保護蓋中,只見三個風扇和可更換組件處,這樣不僅能夠防塵、亦可降低主板意外損壞的風險。

在左右側都設置 M.2 SSD 插槽,且有別過去的螺絲設計,是以塑膠活動鉸鏈進行固定,只要輕輕轉開就能夠更換。

Armoury Crate 整合系統和燈光設定

內建的 Armoury Crate 中,整合了系統和燈光控制,讓使用者能輕鬆存取重要設定。在首頁就可以看到 ROG Strix SCAR 18(G835)當下的狀態,包括 CPU、GPU、記憶體與風扇等資訊,且提供  Windows、靜音、效能、極速、手動等 5 個使用模式。在安靜模式下,當 CPU 和 GPU 溫度低於 55°C 時,0dB 環境散熱功能會自動關閉風扇,實現真正的靜音運作。極速模式則會啟用 GPU 的 50MHz 超頻,追求極致效能

在 Armoury Crate 應用程式的首頁就可以看到 ROG Strix SCAR 18(G835)當下的狀態,包括 CPU、GPU、記憶體與風扇等資訊。

在手動模式中可以讓 CPU、GPU、記憶體等,在限度內進行超頻,SYS 則是設定風扇速率。

GameVisual 除了能設定燈光效果外,也能一步針對不同類型的遊戲或使用需求,依個人喜好來調整顯示效果。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加 GeForce RTX 5090

當前 ROG STRIX SCAR 18(G835)核心規格是搭載代號為 Arrow Lake 的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2.7GHz 處理器,再加上 NVIDIA GeForce RTX 5090、RTX 5080、RTX 5070Ti 顯示晶片。而此款測試機型細部型號為 G835LX,是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GeForce RTX 5090 GDDR7 24GB 顯示晶片、64GB DDR5-5600 記憶體及 1TB PCIe Gen4 x4 SSD 為儲存裝置。

此款 ROG STRIX SCAR 18(G835) 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2.7GHz 處理器,再加上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GDDR7 24GB 顯示晶片,要玩 3A 大作也自然是不成問題。

進入系統檢視規格,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2.7GHz 處理器,配上 32GB 記憶體,作業系統則是 Windows 11家用版。

螢幕解析度為 2560×1600,螢幕更新率最高為 240Hz。

利用 CPU-Z 來檢視此款 ROG STRIX SCAR 18(G835)的核心規格,處理器為Intel Core Ultra 9 275HX,代號 Arrow Lake、3nm 製程為 8 個效能核心加 16 個效率核心,最高 Boost 時脈 5.5GHz;記憶體為兩條共 64GB DDR5-5600MHz。

利用 GPU-Z 檢視內建顯示晶片資訊,採用的是整合型的 Intel Graphics,以及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的獨立顯示晶片,具備 10,496 個渲染 CUDA 核心,基準時脈為 1,145 MHz、Boost 時脈 1,647 MHz,傳輸頻寬為 902.7GB/s,並具備 GDDR7 24GB 的記憶體,測試時驅動版本為 NVIDIA 572.84。

全方位頂規的效能水準

在 ROG STRIX SCAR 18(G835)效能測試中,是設定為極速模式下進行。先以 Geekbench 6 進行 CPU 測試,在單核心部分,單核獲得 3,046 分,多核獲得 20,043 分。在  X264 FHD Benchmark  影音轉檔效能上,則獲得 11.5fps 的效能表現。在綜合評分上,於 PCMark 10 Extended 是較完整的測試模式下,也以遊戲測試 GPU 和 CPU 性能,在此獲得 11,526分,已可滿足專業工作使用需求。再利用 CrossMark 進行綜合測試,總分獲得 2,161 分,當中於影音編輯的表現較為突出,分數來到 2,526 分。

於 CINEBENCH R23測試中,多核心約為 35,148 pts,單核心約為 2,209pts,多、單核心的效能差距倍數為 15.91x。

於 CINEBENCH 2024 測試中,CPU 多核心為 2,097 pts,單核心為 131pts,多、單核心的效能差距倍數為 15.99x。

利用 Geekbench 6 進行測試,在單核心部分,單核獲得約 3,046 分,多核獲得約 20,043 分。

使用 X264 FHD Benchmark 進行 CPU 影音轉檔測試,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獲得每秒 113.5fps 的處理能力。

利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一條 1TB NVMe PCIe M.2 Gen 4 SSD,於循序讀取測得約 6,860.13MB/s,寫入約為 6223.95MB/s,讀取及寫入速度都保持不錯。

利用 Novabench 進行綜合效能測試,總分獲得 4,861 分。

在 CrossMark 測試中,總分獲得 2,161 分,當中於影音編輯的表現較為突出,分數來到2,526 分。

PCMark 10 Extended 是較完整的測試模式下,也以遊戲測試 GPU 和 CPU 性能,在此總分獲得 11,526分,已可滿足專業工作使用需求,其細項成績為一般電腦工作 11,018 分、生產力 9,587 分、數位內容創作 16,560 分、遊戲 27,262 分。

RTX 5090 讓遊戲與影音效能更出色

而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中的 DLSS 4 技術是一大特色,其最重要的新功能是「多畫格產生」(Multi-Frame Generation, MFG),DLSS MFG 能在每一幀傳統渲染完成後,透過 AI 生成額外最多 3 張過渡畫面,有效放大幀率。在 RTX 5090 測試顯示,多畫格產生可將幀率相對於原生渲染提高近 8 倍,同時降低延遲,實現更流暢的遊戲體驗,目前也已被超過 100 款遊戲和應用程式採用,為玩家帶來更高的幀率和更佳的畫質表現。

因此,在針對筆電的遊戲效能測試中,除了以測試軟體實測此款 ROG STRIX SCAR 18(G835) 的效能表現外,也以遊戲來實測效能。先利用 Geekbench 6 選定於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進行測試,在 OpenCL 測試獲得的分數為 226,536 分;在 Vulkan 測試獲得的分數為 20,223 分。而在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下,是以 DirectX 11 為基準測試,進行高效能遊戲測試,在此獲得 31,050 分;而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下,是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的測試條件,獲得 18,577 分的表現。

利用 Geekbench 6 選定於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進行測試,在 OpenCL 測試獲得的分數為 226,536 分;在 Vulkan 測試獲得的分數為 20,223 分。

在 3DMark Fire Strike下是以 DirectX 11 為基準測試,進行高效能遊戲測試,在此獲得約 36,706 分、190+FPS 的表現。

在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模式測試下,會將畫面解析度從 1080p 提高至 2560×1440,在此獲得約 25,547 分、180+FPS 的表現。

在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模式下,則會將畫面解析度提升至 4K,在此項獲得約 14,337 分、195+FPS 的表現。

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下,是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的測試條件,獲得約 21,730 分、200+FPS 的表現。

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測試模式下,鎖定 AAA 遊戲測試,獲得 11,221 分的表現、200+FPS 的表現。

在 3DMark Port Royal 用來測試光線追蹤性能下,在此項獲得約 14,857 分、200+FPS 的表現。

在 3DMark Steel Nomad 測試使用 4K、3840 x 2160 解析度進行測試,並採用新一代技術像是 Volumetric Skies、Procedural Grass,以及 Volume Illumination、Ambient Occlusion 與 Depth-of-Field 等技術,以符合現代遊戲與 GPU 所需面對的遊戲圖形負載,在此測試獲得約 5,538 分、55.38 FPS、200+FPS 的表現。

在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升級針對 DLSS 4 功能測試中,將過去使用的 CNN 卷積神經網路模型改為 Transformer 視覺轉換模型,於4 倍的參數量下,在 DLSS off 下為 33.08FPS,DLSS on 則是 222.21FPS 的表現。

再以遊戲進行測試《電馭叛客 2077》、《黑神話:悟空》、《魔物獵人 荒野》進行測試。在《電馭叛客 2077》來進行測試,於關閉垂直同步並將遊戲畫質自訂在「光線追蹤:加速」,並設定 2560×1600 解析度下,測試 DLSS 功能為關閉,以及開啟並設定為 4 倍下,分別獲得 56.48FPS 及 178.59FPS,表現相當不錯。而《黑神話:悟空》測試中,設定 2560×1600 解析度下,畫質為影視級,關閉 DLSS 下獲得 48 FPS,但在開啟 DLSS 並設為 4X 下,則獲得約 81FPS 表現。至於最近很熱門的《魔物獵人 荒野》的測試中,在設定 2560×1600 解析度下,且於「極高」圖形品質下,未啟用 DLSS 超解析度技術,測得約 32,127 分、94.7FPS 的表現,而在開啟DLSS 畫格生成及效能優先下,則測得約 27,566 分、162.29FPS 表現。

 ROG Strix SCAR 18(G835)評測:RTX 5090 加 Core Ultra 9 電競筆電實測,139,999 元的價值在哪?

在《電馭叛客 2077》測試中,關閉垂直同步並將遊戲畫質自訂在「光線追蹤:高」,以 2560×1600 解析度進行測試,於關閉 DLSS 下測得約 56.48FPS,而開啟並設定為 4 倍下,分別獲得約 178.59FPS。

 ROG Strix SCAR 18(G835)評測:RTX 5090 加 Core Ultra 9 電競筆電實測,139,999 元的價值在哪?

在《黑神話:悟空》測試中,設定 2560×1600 解析度下,畫質為影視級,關閉 DLSS 下獲得 48FPS,但在開啟 DLSS 並設為 4X 下,則獲得約 81FPS 表現。

 ROG Strix SCAR 18(G835)評測:RTX 5090 加 Core Ultra 9 電競筆電實測,139,999 元的價值在哪?

在《魔物獵人 荒野》的測試中,在設定 2560×1600 解析度下,且於「極高」圖形品質下,未啟用 DLSS 超解析度技術,測得約 32,127 分、94.7FPS 的表現,而在開啟DLSS 畫格生成及效能優先下,則測得約 27,566 分、162.29FPS 表現。

至於在影音及 3D 創作部分,利用 UL Procyon 工具進行測試,當中照片編輯基準測試是以使用 Adobe Photoshop 進行照片的編修,並記錄每個步驟的時間,以及用 Adobe Lightroom 進行大量照片的批次調整與輸出,在此項目測得約 9,503 分;影片編輯基準測試則是以 Adobe Premiere 將影片以 H.264、HEVC(H.265)格式進行輸出,以測試所需花費的時間,在此項目測得約 10,831 分,要做為影像編輯的創作者筆電也沒有問題。

另外,透過 3D 動畫創作軟體 Blender  進行效能測試中,由於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並支援 CPU 與 GPU 的渲染加速,於 GPU 模擬渲染測試獲得約 8,224.43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最前段的位置,可說是當前最強的效能水準;而在 CPU 模擬渲染測試獲得 503.39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約 39% 的位置,整體的圖形運算效能表現算有著中高階的水準。

在 UL Procyon 照片編輯基準測試是以使用 Adobe Photoshop、 Adobe Lightroom 進行測試,在此獲得約 9,227 分。

在 UL Procyon 視頻編輯基準測試則是以 Adobe Premiere 進行測試,在此獲得約 10,831 分。

透過 3D 動畫創作軟體 Blender 進行效能測試,選定 GeForce RTX 5090 模擬渲染測試中獲得 8,224.43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最前段的位置,可說是當前最強的效能水準。

透過 3D 動畫創作軟體 Blender 進行效能測試,選定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模擬渲染測試中獲得 503.39 分,排行落在約 39% 的位置,具中高階效能水準。

CPU、GPU、NPU 的 AI 算力測試

以 ROG STRIX SCAR 18(G835)搭載的規格及 NPU 算力,當然也是台 AI PC,因此針對 AI 算力的測試部分,透過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來進行測試,此模式是針對多款神經網路模型進行測試,並可選擇 Integer、Float16 / 32 等不同測試精準度,這裡分別以 Microsoft WindowsML 框架測試 CPU、iGPU、GPU 的 AI 推論能力,並選擇 float32 精度下,分別獲得出 195 分、149 分及 982 分。在 Intel OpenVINO 框架測試 CPU、iGPU、NPU 的 AI 推論能力,並選擇 float16 精準度下,分別獲得 241 分、319 分及 397 分。最後在 NVIDIA TensorRT 框架,是針對 GPU 進行測試,在 float32 精準度設定下則獲得 640 分,在 float16 精準度設定下則獲得 1,402 分,在 Integer 精準下則獲得 1,796 分。

ROG Strix SCAR 18(G835)評測:RTX 5090 加 Core Ultra 9 電競筆電實測,139,999 元的價值在哪?

ROG Strix SCAR 18(G835)評測:RTX 5090 加 Core Ultra 9 電競筆電實測,139,999 元的價值在哪?

在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進行測試,以 Microsoft WindowsML 框架測試 CPU、iGPU、GPU 的 AI 推論能力,並選擇 float32 精度下,分別獲得出 195 分、149 分及 982 分。

 ROG Strix SCAR 18(G835)評測:RTX 5090 加 Core Ultra 9 電競筆電實測,139,999 元的價值在哪?

ROG Strix SCAR 18(G835)評測:RTX 5090 加 Core Ultra 9 電競筆電實測,139,999 元的價值在哪?

在 Intel OpenVINO 框架測試 CPU、iGPU、NPU 的 AI 推論能力,並選擇 float16 精準度下,分別獲得 241 分、319 分及 397 分。

 ROG Strix SCAR 18(G835)評測:RTX 5090 加 Core Ultra 9 電競筆電實測,139,999 元的價值在哪?

ROG Strix SCAR 18(G835)評測:RTX 5090 加 Core Ultra 9 電競筆電實測,139,999 元的價值在哪?

在 NVIDIA TensorRT 框架下,是針對 GPU 進行測試,在 float32 精度設定下獲得 640 分,在 float16 精準度設定下則獲得 1,402 分,在 Integer 精準下則獲得 1,796 分。

ROG STRIX SCAR 18(G835)總結:重塑2025旗艦電競筆電標竿

1.效能表現: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90(175W)顯示晶片,支援 NVIDIA DLSS 4 AI 補幀技術與 Armoury Crate 多種效能模式切換,帶來頂規格的效能表現。

2.外型設計:全新設計的流線型機殼融入賽車元素,上蓋配備可自訂的 AniMe Vision 點陣式 LED 顯示,搭配機身底部全環繞式 Aura RGB 光條 ,打造極具個人風格與科技感的電競氛圍。

3.影音表現:18 吋 ROG Nebula HDR Mini LED 螢幕,解析度為 2.5K、峰值亮度 1,200 尼特,具備 240Hz 更新率、Pantone 認證與 G-Sync,影像表現亮眼,兼顧遊戲與專業創作需求。

4.輸出入埠:鍵盤採用獨家的 ROG Overstroke 技術,強調能夠帶來更快的觸發、更準確的輸入,配備兩組 Thunderbolt 5 連接埠(支援 DP 2.1+PD 3.1),多個 USB 3.2 Gen2 Type-A 埠,HDMI 2.1 FRL 影像輸出,還有支援 Wi-Fi 7,可提供全方位高速傳輸與多螢幕擴充能力,可惜沒有 SD 讀卡機。

5.擴充能力:提供 Q-Latch 一鍵升級系統,無需任何螺絲起子等工具即可快拆底板,利於升級 SSD 及清潔。另外,革新的 ROG 智慧散熱技術,確保效能穩定發揮。

 ROG Strix SCAR 18(G835)評測:RTX 5090 加 Core Ultra 9 電競筆電實測,139,999 元的價值在哪?

ROG STRIX SCAR 18 重要規格

  • 細部型號:G835LX
  •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2.7GHz
  • 記憶體:64GB DDR5 5600HMz
  • 硬碟:M.2 PCIe 4.0×4 1TB SSD
  • 獨立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5090 GDDR7 24GB(150 + 25W)
  • 螢幕規格:18 吋 Mini LED、2560×1600 解析度、240Hz 螢幕更新率、100% DCI-P3
  • 連接埠:Thunderbolt 5×2(USB Type -C)、USB 3.2 Gen1(USB Type -A)×3、HDMI 2.1 FRL、RJ-45、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 音效裝置:4W喇叭×4、麥克風、Dolby Atmos 、Smart Amp
  • 無線通訊:Wi-Fi 7(802.11be 2×2)、Bluetooth 5.4
  •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 變壓器:330W 充電器
  • 電池:鋰聚合物電池 90Wh 
  • 體積:399×298×23.5~32(mm)
  • 重量:3.3 公斤

 

 

 

WL.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主要負責蘋果、手機、筆電、桌機、平板等產業領域,以及相關硬體的教學以及評測、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