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積電(TSMC)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擴建晶圓廠進度有了重大突破。根據《日經新聞》報導,原本預計落後台灣五年的製程差距,隨著施工進度提前數季,美國廠的製程落差最快將縮小至三年。
目前,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第一座廠房(Fab 21)已接近完工,另外兩座新廠也正在興建中。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日前證實,公司決定加速興建時程,並將三座廠的產能定位為生產3奈米與2奈米等先進製程,用來支援美國客戶在智慧型手機與 AI 晶片方面的龐大需求。
台積電在台灣的2奈米製程已於2025年進入試產階段,預期2026年正式量產。而原本規劃中,美國第二座廠要到2028年才開始生產3奈米晶片,第三座2奈米晶圓廠則預計要等到2030年投產,兩地差距將達5年。不過在最新建廠進度提前的情況下,美國與台灣的製程差距有望縮短至3年內。
魏哲家強調:「這三座廠將為美國打造一個獨立且具前瞻性的半導體製造聚落。」他也透露,等到新廠全面啟用後,台積電約有30% 以上的2奈米與更先進製程產能,將轉移至美國。
這波擴張也是台積電全球化策略的一環。公司日前承諾,未來四年內將在美國投入 1,000 億美元,擴展在地製造規模。而在2020年,台積電就曾斥資 120 億美元於亞利桑那州興建首座廠房。作為美國《CHIPS與科學法案》的核心企業之一,台積電也獲得來自拜登政府的 66 億美元補助計畫支持。
這些發展對於美國總統候選人唐納.川普而言也具有政治意義,他多次主張製造業「回流美國」並公開點名蘋果應在美國生產更多硬體。台積電加快建廠無疑會受到歡迎,特別是考慮到其最大客戶蘋果,正不斷尋求供應鏈多元化與地緣政治風險的降低。
不過,挑戰仍然存在。外界普遍認為,美國本土在高端製造人才、供應鏈整合、成本效率等層面仍落後於台灣與亞洲地區,要真正做到「Made in USA」的 iPhone,除了晶片本身,美國還需要補上更多關鍵環節。
儘管如此,從地緣戰略與產業佈局的角度來看,美國先進製程從原本落後五年,逐步縮短至三年,已是重要進展。未來,隨著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持續投入資源,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分布將進一步重新洗牌。
- 延伸閱讀:2 奈米良率大比拼:台積電 65%、Intel 追上、三星仍卡關
- 延伸閱讀:AMD Zen 6 處理器將以台積電 2nm 製程為主,僅部分低階產品採 3nm
- 延伸閱讀:三星認了先進製程競爭力不如台積電,報價便宜三成仍難搶單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