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研究顯示 Google AI Overviews 使網站點擊率近乎砍半,使用者也幾乎不會查看引用來源

研究顯示 Google AI Overviews 使網站點擊率近乎砍半,使用者也幾乎不會查看引用來源

相信現在許多人在使用 Google 搜尋時,都有注意到上方會出現一個「AI 摘要」,那你是不是得到了解答之後,就不會再點進去連結裡看完整文章了?放心,你不孤單。近期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報告就指出,當 Google 搜尋結果中出現 AI 摘要(AI Overviews)時,使用者點擊連結的意願會降低。

雖然 AI 摘要確實能讓使用者更快速得到答案,但內容網站流量雪崩式的下降,好內容將難以為繼,接著 AI 再拿那些品質較差的內容進行摘要,將導致惡性循環。因此,許多聲音也不斷警告,這樣的現況必須改變。

AI 摘要影響使用者點擊網站連結的意願

去年,Google 推出了「AI 總覽」(AI Overviews),這項功能會在許多 Google 搜尋頁面的頂端顯示由人工智慧生成的結果摘要,目前已在多國開放,包括台灣。然而,AI 摘要的出現也讓許多線上網站表示,許多使用者依賴摘要而非點擊連結前往原文,導致網站流量下降。

對此,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於今年春天發布的一份報告,分析了 900 名同意分享其線上瀏覽活動的美國成年人數據。約有六成受訪者(58%)在 2025 年 3 月至少進行了一次產生 AI 生成摘要的 Google 搜尋。進一步分析發現,與沒有 AI 摘要的搜尋頁面相比,當 Google 使用者造訪有 AI 摘要的搜尋頁面時,他們點擊結果連結的意願較低。對於產生 AI 生成摘要的搜尋,使用者亦很少點擊摘要中引用的來源。

以下便是皮尤研究中心針對 Google AI 摘要以及使用者如何與之互動幾點發現。

1. 當搜尋結果出現 AI 摘要,點擊率幾乎砍半

遇到 AI 摘要的使用者在所有造訪中,點擊傳統搜尋結果連結的比例為 8%。而未遇到 AI 摘要的使用者,點擊搜尋結果的頻率幾乎是兩倍(造訪次數的 15%)。另外,當使用者遇到 AI 摘要,也極少人會點擊摘要本身的連結,在所有造訪有此類摘要的頁面中,這種情況僅佔 1%。

研究顯示 Google AI Overviews 使網站點擊率近乎砍半,使用者也幾乎不會查看引用來源

2. Google AI 摘要最常引用維基百科、YouTube

 

Google AI 摘要和標準搜尋結果中最常引用的來源是維基百科(Wikipedia)、YouTube 和 Reddit(皮尤研究中心為美國民調機構)。 這三個網站是 AI 摘要和標準搜尋結果中共同連結最多的來源。總體而言,它們佔該次分析中所審查的 AI 摘要中列出來源的 15%;在標準搜尋結果中列出的來源中,它們也佔了相似的比例(17%)。

就 Google 搜尋結果中經常連結的網站類型而言,政府網站(.gov)在 AI 摘要中比在標準搜尋結果中更常見。AI 總覽中連結的來源約有 6% 是 .gov 網站,而標準搜尋結果僅佔 2%。同時,5% 的 AI 摘要(以及 5% 的標準搜尋結果)連結到新聞網站。

研究顯示 Google AI Overviews 使網站點擊率近乎砍半,使用者也幾乎不會查看引用來源

3. 約有五分之一的 Google 搜尋產生了 AI 摘要

在皮尤的研究中,2025 年 3 月約有 18% 的 Google 搜尋結果產生了 AI 摘要。這些摘要的絕大多數(88%)引用了三個或更多來源。只有 1% 引用了單一來源。

而 AI 摘要長度中位數為 67 個字,但變化很大。最短的有發現只有 7 個字,最長的則有 369 個字。

4. 較長的搜尋或使用完整的句子更容易產生 AI 摘要

AI Overviews 並非每次搜尋都會出現,也沒有一定會在什麼情況出現。不過研究發現,包含更多詞語、提出問題或使用完整句子的 Google 搜尋,更容易產生 AI 摘要。僅有 8% 的單詞或雙詞搜尋產生了 AI 摘要;但對於 10 個或更多詞語的搜尋,這個比例上升到 53%。

其他傾向於產生 AI 摘要的搜尋類型包括:

  • 形成問題的搜尋:60% 以疑問詞(如「誰」、「什麼」、「何時」或「為什麼」)開頭的搜尋查詢

  • 使用完整句子的搜尋: 36% 包含名詞和動詞的搜尋產生了 AI 摘要

研究顯示 Google AI Overviews 使網站點擊率近乎砍半,使用者也幾乎不會查看引用來源

資料來源:Pew Research Center

 

ycr
作者

PC home 雜誌、T 客邦產業編輯,也負責 T 客邦影新聞 YouTube 頻道短影音製作。關注 AI 相關應用,並有軟體教學報導。(大頭貼為 AI 生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