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兼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主席的賓士集團執行長 康林松(Ola Källenius) 近日公開批評歐盟計畫自 2035 年起全面禁止銷售燃油車的政策,直言這恐導致歐洲汽車工業「自我瓦解」。
他強調,雖然去碳化是全球汽車產業無可避免的方向,但在轉型過程中必須保持「技術中立」,讓多種減碳方案並行發展,而不是僅押寶在純電動車(EV)單一路線。
擔憂市場異常波動
康林松預測,若禁令如期生效,在 2035 年前夕,消費者可能會掀起一波汽油與柴油車搶購潮。這種「末代燃油車」搶購現象,不僅對氣候目標沒有幫助,反而可能延後減碳成效。
他同時指出,當前電動車市場滲透率仍遠低於歐盟希望強加的 100% 市場份額,基礎設施與成本問題尚未完全解決,貿然實施全面禁令將增加轉型風險。
根據報導,2035 年禁令尚未完全定案,未來數月歐盟將展開復審。今年 3 月,歐盟執委會仍重申自下個十年中期起,新車必須達到「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並計畫加快相關法規的審查,甚至不排除提前進行政策評估。
外界質疑發言動機
不過,外界對康林松此番言論的動機也有疑慮。賓士今年上半年,純電動車銷量僅佔全球總銷量的 8.4%,較去年同期的 9.7% 反而下滑,顯示該公司在電動化轉型上進度有限,可能因此傾向放緩禁燃時程。
業界觀察認為,若歐盟最終採取更靈活的策略,例如允許合成燃料、氫能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在過渡期內持續銷售,或許能在兼顧減碳與產業穩定之間找到平衡點。
- 延伸閱讀:Volvo XC40 進駐 EVOASIS 六大站點,推出「充電站即租車點」共享電動車服務
- 延伸閱讀:會暈車不是你的問題!電動車被證實更容易讓人暈
- 延伸閱讀:新研究破解長久誤會,電動車電池壽命超越傳統燃油車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