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的未來:感應充電、鋰空氣電池還是超級電容器?

電動汽車的未來:感應充電、鋰空氣電池還是超級電容器?

電動汽車的未來的充電方式,可能有「感應充電」、「鋰空氣電池」、「超級電容器」或是「道路充電」,但這些充電方式可能都不是電動汽車普及的關鍵因素。電動汽車市場急需建立統一的底層標準,因為各廠商紛紛搭建封閉系統的結果可能會讓整個行業雜亂無章,最終也會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電動汽車的未來:感應充電、鋰空氣電池還是超級電容器?
Tesla 稱得上電動汽車業的明星級公司,其吸引目光的秘訣之一就是不斷探索和改進汽車電池技術。該公司的電動車使用超級充電站充電 30 分鐘可行駛 150 英里(約241公里),而普通充電方式獲得同樣里程電力則需要耗費數小時。今年 6 月 Tesla 還推出了換電系統, 從另一個角度來改善用戶體驗。

▲換電系統約90秒可以更換電池

人們不禁要問,下一代電動汽車的充電方式是怎樣的呢?新興技術諮詢公司 Enderle Group 的總裁 Rob Enderle 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感應充電:

汽車和充電裝置無需通過物理連接。 Nissan 和Infiniti成為首批提供該充電功能的汽車廠商。高通也擁有自己的感應充電技術 Halo,可用於停車場和州際公路。然而整個電動汽車行業早已受到技術標準不一致的困擾,這意味著用戶必須尋找與車配套的充電設備進行充電。

鋰空氣電池:

IBM 等公司正在研發鋰空氣電池,該電池能達到油箱的能量密度。如果電池擁有與油箱同樣的能量容量,且體積大小相同,則可能讓 Tesla S 的單次里程達到之前的 4 倍。此外,當充電設備普及時,工程師可能會使用更小的電池,以便降低電動汽車的價格和重量。這或許會掀起電動汽車業真正的革命。

超級電容器(Supercapacitors and ultracapacitors):

事實上超級電容器已經應用於商用車輛之中。電容器能夠充、放電數千次,使用壽命近乎無限長,且其充電速度快於鋰離子電池。在某種程度上,電容器和普通的電池就像是快閃記憶體和磁性硬碟。不過電容器仍處於轉變初期,其價格非常高昂,使用一段時間後可能無法充電,且能量密度比電池還低。電容器或許不會在在近期內解決電動汽車的能源問題。目前電容器已在混合動力裝置中使用。

除了 Rob Enderle 的猜想之外,老牌汽車廠商Volvo正在做的事情也很有意思。該公司和瑞典電力公司 Alstom、瑞典能源局正在共同合作測試利用公路幫電動汽車充電,通過將兩個電源線鋪設在公路上,電動車經過時便可獲得電力供應。這項技術的核心在於汽車得搭載集電器,集電器與公路上的電纜連線,利用直流電充電。汽車不必走在電纜的中央,但必須時速大於 60 公里。
電動汽車的未來:感應充電、鋰空氣電池還是超級電容器?「道路充電」最大的優勢在於用戶可以邊開車邊充電,持續補充電力,而無需中斷駕駛。這將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便利。但這種方式的前期基礎設施鋪設成本高昂,短期內難以普及。

無論是感應充電、鋰空氣電池還是Volvo的道路充電,這些都可能不是電動汽車普及的關鍵因素。電動汽車市場急需建立統一的底層標準,而廠商各自為戰、紛紛搭建封閉王國的結果可能會讓整個行業雜亂無章,最終也會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Tesla 已經朝平台化邁出了腳步,試圖推動底層標準的統一。豐田旗下的 RAV4 EV 就是基於 Tesla 電能技術。此外,賓士也將于明年推出基於 Tesla 電能系統的 B 級車。

電動汽車的未來:感應充電、鋰空氣電池還是超級電容器?

延伸閱讀:

Volvo 的道路無線充電:只要時速大於60公里就能邊開邊充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無痕
1.  無痕 (發表於 2013年7月28日 22:24)
感覺還是好麻煩,台灣應該用不到家庭充電,因為也沒空間停車。但目前電動車尚不普及,不太可能有方便的充電站"加油"。
電動機車因規劃、停車方便,已經在捷運站實施了。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