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的相關文章 新聞 瑞士研究人員開發柔性奈米機器人,可在體內運送藥物到體內難以達到的地方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9年1月25日 08:00 Twitter Plurk 據VentureBeat報導,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研究人員受細菌啟發,研發出一種可以在體液中游動的柔性機器人,將來它也許可以把救命藥物送到你體內難以到達的地方。 新聞 美國開發出新型愛滋病疫苗,在猴子身上實驗證實有效 cnBeta 發表於 2018年12月31日 07:30 Twitter Plurk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新型愛滋病疫苗,猴子實驗顯示,接種這種疫苗能保護它們免受與人愛滋病病毒相似病毒的感染。這為防治愛滋病帶來了新希望。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學術刊物《免疫》上報告了相關成果。 新聞 台灣首座AI醫療影像標註資料庫上線,2秒鐘就完成醫師工作! 數位時代 發表於 2018年12月30日 11:30 Twitter Plurk 台灣首座跨院所的本土化「AI醫療影像」資料庫,一年來累積4.6萬個案例的相關影像,其中1/3已完成疾病資訊標註,開放給研究團隊合作開發演算法,包括北榮、臺大、北醫等團隊,都藉此開發出AI醫療工具。 新聞 舒馬克又「醒了」?其實之前他被實施了人工昏迷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12月20日 12:30 Twitter Plurk 德國著名一級方程式賽車手、「傳奇車王」麥可·舒馬克(Michael Schumacher)終於從長達五年的昏迷中醒來,這條消息在12月18日搶佔各新聞版面。 新聞 Google 母公司在實驗室蚊子工廠裡透過生物改造的方式,推動「蚊子滅絕計畫」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12月09日 11:30 Twitter Plurk 每年平均有1000人死於鱷魚的攻擊,遭到毒蛇襲擊而喪生的約有5萬人左右,而因蚊子傳播的疾病死亡的人約在72.5萬左右,感染致病的人數更是不下百萬。這其中,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能夠大範圍傳播登革病毒、寨卡病毒、黃熱病以及屈公病。 新聞 坐得太久危害大,「站立式辦公」就能解決一切困擾?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12月03日 10:30 Twitter Plurk 你可能聽過這樣的警告:久坐容易患癌。久坐的生活方式對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如果我們每天坐得太久,被電腦和電視束縛過多,對身體危害很大。然而,健康專家擔心的不僅僅是久坐,還有普遍缺乏身體運動。 新聞 科學家培育出心臟組織,可以和真正的心臟一樣跳動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11月25日 07:30 Twitter Plurk 很多人患有心房顫動等心臟疾病,但科學家們還沒有發明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部分原因在於,分離心肌細胞並使其存活足夠長的時間非常困難,研究人員也就無法針對性地開發和測試新藥。 新聞 美國研究人員測試用無人機遞送器官移植的腎臟,結果很讓人滿意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11月23日 16:30 Twitter Plurk 據TechCrunch報導,無人機遞送似乎只適用於兩件事——外賣和移植器官。這兩種貨物都相對較輕,而且對時間的限制非常嚴格。不過,無人機搭載冷藏箱遞送腎臟的實驗顯示,結果十分讓人滿意。 新聞 生殖器移植技術已經成功,可人們還在爭議倫理問題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11月06日 08:30 Twitter Plurk 隨著器官移植技術的顯著進步,現在醫生已經可以移植受傷的生殖器了。外科醫生移植卵巢組織已有十多年的歷史,現在他們也可以成功地移植陰莖和子宮。 新聞 醫療領域利用監視器結合AI的影片分析,能挽救更多生命嗎? 腦極體 發表於 2018年10月29日 08:30 Twitter Plurk AI之於醫療影像,可以說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超強的計算力結合學習能力,讓AI可以從無數醫療影像片中快速找到規律,將醫生幾十年之間的閱片經驗轉換成可複製、可普及的技術工具。除了極大地解放出醫生的生產力,讓緊張的醫療資源稍有緩和以外,還開始在某些疾病的發現上超越人類,像在最近的... 新聞 「神經塵埃」將為腦機連接埠取得突破口,用意念互動機率大增 腦極體 發表於 2018年9月30日 13:30 Twitter Plurk 對人類來說,神經系統可謂至關重要。你想動動手或動動腿,都得透過大腦對神經的控制才能實現。一旦控制某個部位的神經遭到了破壞,就很難恢復,這就導致很多殘障症狀的出現。 新聞 俄羅斯研製「患者機器人」,會流血、排尿還會尖叫!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9月24日 12:00 Twitter Plurk 俄羅斯正在製造一種詭異的「患者模擬機器人」,它看上去非常像真人,可以流血、排尿和尖叫。這種仿真機器人身高1.83米,體重70公斤,看上去年齡在40-50歲之間,它們能夠模擬患者癲癇、咳嗽、暈倒,以及身體流血,患者模擬機器人可作為醫務工作者的實際培訓模型。 上一頁1下一頁
新聞 瑞士研究人員開發柔性奈米機器人,可在體內運送藥物到體內難以達到的地方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9年1月25日 08:00 Twitter Plurk 據VentureBeat報導,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研究人員受細菌啟發,研發出一種可以在體液中游動的柔性機器人,將來它也許可以把救命藥物送到你體內難以到達的地方。
新聞 美國開發出新型愛滋病疫苗,在猴子身上實驗證實有效 cnBeta 發表於 2018年12月31日 07:30 Twitter Plurk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新型愛滋病疫苗,猴子實驗顯示,接種這種疫苗能保護它們免受與人愛滋病病毒相似病毒的感染。這為防治愛滋病帶來了新希望。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學術刊物《免疫》上報告了相關成果。
新聞 台灣首座AI醫療影像標註資料庫上線,2秒鐘就完成醫師工作! 數位時代 發表於 2018年12月30日 11:30 Twitter Plurk 台灣首座跨院所的本土化「AI醫療影像」資料庫,一年來累積4.6萬個案例的相關影像,其中1/3已完成疾病資訊標註,開放給研究團隊合作開發演算法,包括北榮、臺大、北醫等團隊,都藉此開發出AI醫療工具。
新聞 舒馬克又「醒了」?其實之前他被實施了人工昏迷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12月20日 12:30 Twitter Plurk 德國著名一級方程式賽車手、「傳奇車王」麥可·舒馬克(Michael Schumacher)終於從長達五年的昏迷中醒來,這條消息在12月18日搶佔各新聞版面。
新聞 Google 母公司在實驗室蚊子工廠裡透過生物改造的方式,推動「蚊子滅絕計畫」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12月09日 11:30 Twitter Plurk 每年平均有1000人死於鱷魚的攻擊,遭到毒蛇襲擊而喪生的約有5萬人左右,而因蚊子傳播的疾病死亡的人約在72.5萬左右,感染致病的人數更是不下百萬。這其中,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能夠大範圍傳播登革病毒、寨卡病毒、黃熱病以及屈公病。
新聞 坐得太久危害大,「站立式辦公」就能解決一切困擾?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12月03日 10:30 Twitter Plurk 你可能聽過這樣的警告:久坐容易患癌。久坐的生活方式對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如果我們每天坐得太久,被電腦和電視束縛過多,對身體危害很大。然而,健康專家擔心的不僅僅是久坐,還有普遍缺乏身體運動。
新聞 科學家培育出心臟組織,可以和真正的心臟一樣跳動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11月25日 07:30 Twitter Plurk 很多人患有心房顫動等心臟疾病,但科學家們還沒有發明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部分原因在於,分離心肌細胞並使其存活足夠長的時間非常困難,研究人員也就無法針對性地開發和測試新藥。
新聞 美國研究人員測試用無人機遞送器官移植的腎臟,結果很讓人滿意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11月23日 16:30 Twitter Plurk 據TechCrunch報導,無人機遞送似乎只適用於兩件事——外賣和移植器官。這兩種貨物都相對較輕,而且對時間的限制非常嚴格。不過,無人機搭載冷藏箱遞送腎臟的實驗顯示,結果十分讓人滿意。
新聞 生殖器移植技術已經成功,可人們還在爭議倫理問題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11月06日 08:30 Twitter Plurk 隨著器官移植技術的顯著進步,現在醫生已經可以移植受傷的生殖器了。外科醫生移植卵巢組織已有十多年的歷史,現在他們也可以成功地移植陰莖和子宮。
新聞 醫療領域利用監視器結合AI的影片分析,能挽救更多生命嗎? 腦極體 發表於 2018年10月29日 08:30 Twitter Plurk AI之於醫療影像,可以說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超強的計算力結合學習能力,讓AI可以從無數醫療影像片中快速找到規律,將醫生幾十年之間的閱片經驗轉換成可複製、可普及的技術工具。除了極大地解放出醫生的生產力,讓緊張的醫療資源稍有緩和以外,還開始在某些疾病的發現上超越人類,像在最近的...
新聞 「神經塵埃」將為腦機連接埠取得突破口,用意念互動機率大增 腦極體 發表於 2018年9月30日 13:30 Twitter Plurk 對人類來說,神經系統可謂至關重要。你想動動手或動動腿,都得透過大腦對神經的控制才能實現。一旦控制某個部位的神經遭到了破壞,就很難恢復,這就導致很多殘障症狀的出現。
新聞 俄羅斯研製「患者機器人」,會流血、排尿還會尖叫!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8年9月24日 12:00 Twitter Plurk 俄羅斯正在製造一種詭異的「患者模擬機器人」,它看上去非常像真人,可以流血、排尿和尖叫。這種仿真機器人身高1.83米,體重70公斤,看上去年齡在40-50歲之間,它們能夠模擬患者癲癇、咳嗽、暈倒,以及身體流血,患者模擬機器人可作為醫務工作者的實際培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