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D執行長蘇姿丰近日在美國華盛頓出席 AI 論壇後受訪時表示,儘管美國晶片製造成本高,但從供應鏈安全與地緣風險角度來看,這是一筆「值得的投資」。
她強調,過去幾年疫情帶來的衝擊讓整個產業意識到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這也是驅使 AMD 與其他半導體企業加快「製造地多元化」腳步的主要動力之一。
蘇姿丰指出,AMD 預計首批在美國生產的晶片將於今年底前完成出貨,象徵公司在供應鏈佈局上邁出重要一步。她也強調,儘管地點不同,但產品品質不會有任何妥協——根據她的說法,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房的良率已經與台灣本地水準相當。
美國製造的成本長年被詬病,包括人力、土地與基礎設施等方面開銷皆遠高於亞洲。不過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與過去供應中斷的教訓猶在,愈來愈多晶片大廠選擇在美國部署備援產線,降低對單一地區的依賴。
分析師普遍認為,儘管 AMD 仍會持續仰賴台積電亞洲廠區的製程能力,但在美國建立第二生產基地是重要的避險策略,能在關鍵時刻維持業務穩定運作。
「當下的關鍵,不再只是追求最低成本,」一位業界分析師說道,「而是如何確保風險分散與永續營運。」對許多投資人而言,這樣的投資策略或許花費不低,卻是合理且必要的選擇。
- 延伸閱讀:三星 Galaxy Z Fold 8 傳聞將取消鈦金屬背板,考量成本與供應鏈挑戰
- 延伸閱讀:GDDR7顯卡記憶體三雄到齊!美光正式加入 NVIDIA RTX 50 系列供應鏈
- 延伸閱讀:新一代 iPad Pro 傳採極窄邊框設計:導入韓系新供應鏈、搭載 M5 晶片力拚換機潮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