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組件評測 的最新熱門文章

AMD 第二代 Ryzen 第二波攻勢!Ryzen 7 2700X 與 2700、Ryzen 5 2600X 與 2600 效能混戰

AMD 第二代 Ryzen 第二波攻勢!Ryzen 7 2700X 與 2700、Ryzen 5 2600X 與 2600 效能混戰

AMD 近期以升級過後的 GLOBALFOUNDRIES 12nm LP 製程推出第二代 Ryzen 處理器,最佳化的結果讓各款處理器時脈略為上升,每個時脈所需運作電壓同時下降。第一波攻勢以 X 型號結尾處理器作為開場作,接著也讓我們來理解一般型號的效能表現。

穩定寫入效能!傳統 CMR 紀錄 Toshiba MG07ACA 14TB 3.5 吋填氦硬碟實測

穩定寫入效能!傳統 CMR 紀錄 Toshiba MG07ACA 14TB 3.5 吋填氦硬碟實測

傳統硬碟若要增加資料儲存密度,可以往增加內部碟片數量與磁錄密度著手,前者牽扯到運作廢熱與讀寫頭飛行穩定性問題,目前以填充氮氣方式獲得良好的改善,後者可以改用 SMR 疊瓦式紀錄,卻需要更多心力處理相關問題;Toshiba 推出第七代企業級容量型硬碟,以 CMR 紀錄避免寫入...

雙 EPS12V 8pin 處理器電源輸入,MSI X470 Gaming M7 AC 主機板登場測試

雙 EPS12V 8pin 處理器電源輸入,MSI X470 Gaming M7 AC 主機板登場測試

因應 AMD 第二代 Ryzen 處理器的電力需求,以及加深主機板的超頻支援性,MSI 採用 X470 晶片組的 X470 Gaming M7 AC 主機板改採 2 組 EPS12V 插座,並利用 12+2 相電源轉換提供充沛的電力供應,無線網路同時整合進入背板 I/O,不...

絕對有感的升級加速作業,Plextor M8VC 與 M8VG 雙規格登場

絕對有感的升級加速作業,Plextor M8VC 與 M8VG 雙規格登場

電腦零組件最值得投資升級的項目,不是記憶體、更不是顯示卡,而是做為作業系統與資料載體的 SSD。SSD 相對於傳統硬碟而言,不僅是傳輸速度加快,而是消彌機械動作帶來的存取延遲,這也是 SSD 發展初期雖然讀寫速度不到 100MB/s,系統操作延遲感卻比硬碟順暢許多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