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再度批評自駕車業界愛用的 光學雷達(LiDAR) 技術,直言其在惡劣天候下表現不佳,甚至舉例說這正是為什麼 Waymo 的自駕車在大雨中完全無法運行。他強調,「攝影機才是未來的正解」。
光學雷達「下雨就失靈」?馬斯克點名 Waymo
馬斯克指出,LiDAR 在雪、雨或沙塵暴環境中容易因 反射與散射 而失真,可靠性不足。他直接點名競爭對手 Waymo,稱其自駕車在強降水天氣裡「根本無法行駛」。
不過,他也承認光學雷達在某些領域確實不可或缺,例如 SpaceX「龍飛船」與國際太空站對接時,LiDAR 就是精準測距的關鍵技術。馬斯克強調自己非常清楚這項技術的優勢與短板。
「多感測器也不一定更安全」
馬斯克這回批評並非第一次。本週稍早他就針對其他車廠依賴 LiDAR 與毫米波雷達開砲,認為多感測器融合不一定更安全,反而可能增加風險。
「如果光學雷達、毫米波雷達與攝影機的結果互相矛盾,那該相信誰?這只會增加不確定性。」他進一步指出,這也是特斯拉選擇停用車上雷達,改走 純攝影機方案(Cameras ftw) 的原因。
事實上,特斯拉早期曾嘗試「攝影機+雷達」的組合,並替 Model S、Model X 開發過自研高解析度雷達。但馬斯克透露,實際效果仍不如被動光學(攝影機)可靠,因此最終全面棄用。
自轉型以來,特斯拉旗下所有新款車型都只依靠攝影機進行環境感知,並持續透過軟體更新與 AI 模型來強化判斷力。
馬斯克的「純視覺派」與其他車廠的「多感測器派」仍在持續交鋒。支持者認為,純攝影機方案更接近人類駕駛邏輯且成本低,但反對者則質疑其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
短期內,這場「光學雷達 vs 攝影機」的爭論恐怕難有結論,但卻清楚劃分了業界兩大自駕技術路線。
- 延伸閱讀:特斯拉推出低功耗模式:解決長期停車造成的「幽靈耗電」問題
- 延伸閱讀:美法院判特斯拉賠約新台幣 78 億,Autopilot 明知要撞卻沒反應、宣傳破功成敗訴關鍵
- 延伸閱讀:還需要苦等固態電池嗎?特斯拉高層:現有鋰離子電池的潛力才剛開始發揮!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