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推動一連串改革,Intel 內部也出現重大調整方向。根據最新消息,Intel 可能放棄多年來自行開發的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技術,改以採購外部成熟方案取代,以提升研發效率、控制成本與風險。
玻璃基板:半導體封裝技術的下一步
玻璃基板被視為未來高效能運算(HPC)、AI 晶片與先進封裝的重要技術。相較於傳統的有機樹脂基板,玻璃基板擁有更好的熱穩定性、更低翹曲率、更細微的線寬線距(L/S)製程能力,讓晶片封裝可以容納更多訊號通道,實現更高的 I/O 整合與訊號完整性。
Intel 是最早投入此領域的廠商之一。早在 2010 年代中期,Intel 就開始與 Georgia Tech 等研究機構合作研究玻璃基板封裝技術,並於 2023 年首度公開展示其「玻璃封裝」原型產品,當時業界普遍視為重大突破。該技術一度被視為 Intel「先進封裝戰略」中的核心項目,有望強化其在 AI 與資料中心市場的地位。
務實轉向:從技術領先改為資源集中
然而,在陳立武主導下,Intel 近來策略明顯轉向實用與效率導向。消息指出,雖然玻璃基板帶有長期潛力,但研發週期長、良率挑戰高、投入成本巨大,對目前強調縮短開發時間與產品落地的 Intel 來說,並非最優先項目。
改採外部成熟方案不但能減少技術開發風險,也可將寶貴資源集中於核心業務與關鍵產品線,如先進製程、Xeon 伺服器處理器、AI 加速器等,符合陳立武目前「重整主業、汰弱留強」的改革思維。
他上任後推動的策略還包括:調整高階管理團隊、引入新工程人才、優化內部流程,並對中層組織與人力進行精簡,目標是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讓 Intel 更靈活、更具戰鬥力。
技術放棄,不代表完全出局
儘管 Intel 可能停止自研玻璃基板,但不代表會完全退出該技術領域。未來仍有可能透過策略性合作、技術授權或直接採購,搭配現有封裝技術如 EMIB、Foveros 等,持續維持其封裝整合能力。
對於晶片業界來說,這場「從內研到外採」的轉折,也象徵技術研發與商業化之間的取捨與平衡。Intel 雖暫別玻璃基板自研之路,但在先進封裝戰局中,這場競爭仍遠未落幕。
- 延伸閱讀:AMD獲得一項玻璃基板技術專利,可能會徹底改變晶片封裝技術
- 延伸閱讀:AMD也打算用玻璃基板封裝,緊跟Intel最快2025年EPYC處理器引進
- 延伸閱讀:台積電的CoWoS封裝技術,正面臨來自玻璃基板技術的激烈競爭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