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導體界的版圖可能迎來劇變?長期以來,蘋果(Apple)與台積電的緊密結盟,一直是晶片製造領域難以撼動的鐵律。然而,最新市場消息指出,蘋果正評估採用競爭對手 Intel 最新的 14A 製程,來打造未來的 Mac M 系列晶片,甚至連繪圖晶片龍頭 NVIDIA 也對此展現高度興趣。若消息屬實,這不僅是 Intel 晶圓代工(IFS)業務的重大里程碑,也將是台積電在前所未見的先進製程領域,迎來最強勁的挑戰者。
Intel 的絕地反攻?14A 製程成扭轉戰局的關鍵
這則震撼消息主要來自GF Securities分析師 Jeff Pu 的最新報告。報告中提到,Intel 為了展現其技術實力,已經向包含蘋果在內的「關鍵客戶」提供了 14A 製程的早期版本 PDK(Process Design Kit,製程設計套件)。
PDK 可以視為晶片設計的「藍圖與工具包」,讓IC設計公司能預先評估自家產品在該製程上的效能、功耗與面積表現。Intel 此舉無疑是向潛在客戶們大力招手,證明其製程藍圖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具備實際投產的潛力。分析師預測,除了蘋果的 M 系列晶片外,NVIDIA 的入門級或中階遊戲 GPU,也可能成為首批採用 14A 製程的產品,為 Intel 的晶圓代工大夢注入一劑強心針。
蘋果的兩手策略:為何動搖與台積電的獨家合作?
對蘋果而言,與台積電的合作堪稱天作之合,從 iPhone 的 A 系列處理器到 Mac 的 M 系列晶片,幾乎所有核心運算的心臟都由台積電獨家代工。然而,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從來不符合蘋果的供應鏈管理哲學。
將部分訂單分給 Intel,背後有多重戰略考量。首先是「供應鏈風險分散」,過度依賴單一供應商,無論是遇到產能瓶頸、天災人禍或是地緣政治風險,都可能對蘋果造成致命打擊。其次是「提升議價能力」,引入第二家供應商,能讓蘋果在與台積電的價格談判中掌握更多籌碼。雖然短期內要取代台積電的地位幾乎不可能,但培養一個可信賴的備援方案,絕對是蘋果高層樂見的局面。
挑戰者與守護者的對決:Intel 14A vs. 台積電 A14
當然,這一切都還言之過早。Intel 前執行長 Pat Gelsinger 喊出「四年掌握五個世代製程」的豪言壯語後,其 18A、14A 等先進製程的發展進度,始終是外界用放大鏡檢視的焦點。甚至,如今都已經人事全非。
另一方面,身為產業龍頭的台積電也非等閒之輩。根據其技術藍圖,與 Intel 14A 對標的 A14 製程,預計將在 2028 年左右問世。這意味著一場頂尖技術的正面對決即將上演。
- 延伸閱讀:美國製造追上台灣?台積電加快亞利桑那廠建設,與台灣先進製程差距將縮至3年
- 延伸閱讀:ASML首款第二代 2 奈米製程曝光機出貨,價格約新台幣 134 億元
- 延伸閱讀:三星認了先進製程競爭力不如台積電,報價便宜三成仍難搶單
當然這些大企業會有興趣,但他們必然只會小規模先試水溫,畢竟Intel還沒拿出成績單。